共22题,约17210字。
雅安市名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浩瀚星空再添访客,中国航天再创辉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根据任务实施计划,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升腾的火箭,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镌刻的是一个国家的前行脚步。回顾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实现了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向浩瀚宇宙的每一次进发,振奋的是越来越昂扬的精神和气概,夯实的是越来越厚重的自信和底气。
此次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可以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逐梦空间站的时代。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有专家形容,此前的星际探索就像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看一看”“住两天”,这次是要在太空的“家”里“住下来”“走一走”。客观来说,困难更大、风险更高、任务更重。在谈到入选飞行乘组的心情时,航天员汤洪波语气坚定:“有压力更有信心。我是第一次执行任务,压力难免会有,因为神秘的太空充满着许多未知,空间站任务也充满风险和挑战。但我坚信,压力就是动力,信心保证成功。”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生动形象的名字,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也是从古至今不变的追求。心怀梦想、奋勇拼搏,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摘自向学笙《为浩瀚太空留下更多中国身影》)
材料二:
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出舱活动,又被称作太空行走,是指航天员或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入轨,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交会对接并将3名宇航员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B.组合体飞行期间,我国航天员将进驻天和舱,通过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C.星空浩瀚,引人遐思,“嫦娥”“祝融”“北斗”等航天器不断升空,展现着中国式浪漫,体现了我们对宇宙永无止境的探索。
D.太空行走存在舱外环境恶劣、失重、缺少参照物等多种困难,航天员必须借助航天服、安全带等设备才能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神舟十二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不是孤立的现在时,它镌刻着国家的前行脚步,从神舟一号开始,不断进发,令人振奋。
B.材料一引用航天员杨洪波的话,证明了神舟十二号航天任务困难大、风险高,体现了他不惧风险、勇于挑战的自信。
C.材料二第二段列举美国、苏俄曾进行舱外活动修理空间站的事例,论证了太空行走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D.相比2008年翟志刚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太空行走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难度更大,意义也大得多。
3.下列哪句诗最能体现古人对天空的浪漫想象?(3分)(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C.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请判断文中划横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手法,并简要赏析。(3分)
5.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载着三位航天员顺利着陆,成功返航。你认为这次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6分)
芭蕉花
郭沫若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母亲在幼年时分是遭受过这样不幸的人。
母亲在十五岁的时候到了我们家里来,我们现存的兄弟姊妹共有八人,听说还死了一兄三姐。那时候我们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洒扫要和妯娌分担,母亲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赘。
白日里家务奔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