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80字。

  《孔乙己》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理顺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认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重难点】
  1.理顺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孟郊《登科后》,让学生齐读)
  这首《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在46岁所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瞧他那得意劲儿,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得意吗?因为他考中进士了!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他当然得意了!可是,在封建科举体制下,像他这样金榜题名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读书人甚至连个秀才也考不上。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群不幸者中的代表——孔乙己。(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1.了解时代背景,理顺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认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学生齐读
  第一课时
  三、知识回顾
  1.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字豫才,现代、、,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作品有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等。
  2.文体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是、和。
  (2)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和四部分。
  (3)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和环境。
  四、预习展示
  1.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