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690字。

  浙江省七校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外国人名的翻译,在各种语言中,都以尽可能复刻原音为原则。但由于汉字的字音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不同的人对某个人名的汉字“复刻”,会使用不同的汉字。 这样一来,同一个外国人,在理论上就可能有不同的汉字译名,显得很“任意”。 例如“雨果”又译作“嚣俄(与粤语音近)”,“基辛格”又译作“季辛吉(台湾仍用)”,“肯尼迪”又译作“甘乃迪(台湾仍用)”。
  中文用自己独有的智慧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赋予既有的约定俗成的译名以优先权。例如:Norman Bethune,约定俗成的译法是“诺尔曼• 白求恩”,后人再作记音更准确的译法“诺尔曼•贝修恩”就不可行,因为读者会以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人。 同样,Leighton Stuart,旧译“司徒雷登”,这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译名,虽然它在记音上不太准确,但更准确的译法“莱登•斯图亚特”依然不可行。
  这样做事实上是依靠汉字的表意特征,把既有的汉字译名不加分析地视为一个表意的“构式”,以此作为译名的理据。有了这样的构式理据,汉字化了的译名就不再是任意的了。
  构式理据在汉语译名中普遍存在。 一个国家的第一级行政区在中国叫“省”,美国叫“州”(state),英国叫“郡”(county)。 美国的全称,中文叫“美利坚合众国”,英文是The United Statesof America,直译应是“美利坚州联”或“美利坚联州”。 美国各州,中文译名大都用“州”,如“加州”(即加利福尼亚州)、“宾夕法尼亚州”等。 而Massachusetts 这个州,中文译名也叫“马萨诸塞州”,字典上也是这样写的。 可是,当碰到这个州的理工学院时,中文译名一概叫“麻省理工学院”。 “州”变成“省”了。 这样的“怪事”能够在汉语中堂而皇之出现,就是因为它们有汉字独有的构式理据。
  构式理据充分显示出表意字记音不同于拼音文字记音的特点——意合性。哪怕是在汉字重写外国人名的“莫名其妙”组合中,表意字的意合依然在隐隐约约中起着“构式”的作用,尽管在明面上看不出字与字有任何的“意合”。这样我们也可以明白,为什么根据上海话音译的英国诗人Shelley的名字“雪莱”,不能改为普通话更准确的译名“谢利”。 这种意合人们说不出所以然,可能和“雪”更形象,“莱”是野菜,两个字的“意合”比“谢利”更雅有关,同时也因为它们是表意字的组合,在长期使用中很自然形成了构式理据。
  从表面上看港台翻译的外国人名更注重汉字的理据,而大陆翻译的外国人名更注重汉字的
  去理据化,其实,无论是否在意理据,汉字的表意形式本身就在重塑外国人名的意涵。 只要是汉字书写,中文就不会“透明”;只要使用汉字,就在使用汉字思维。
  (摘编自申小龙《外国人名汉字重写中的文化动机》)
  材料二:
  在音义兼顾方面,最大的问题是译名不分男女。 包括印欧语言在内的许多外语都有性这一语法范畴,名词区分阳性、阴性和中性。 父母在给孩子起名时,一般要区分男名和女名,否则日后人们在用第三人称代名词指称这个孩子时,会不知该用阳性的 he/him/his 还是阴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汉字的字音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同一个外国人,就有不同的汉字译名。
  B.中文赋予既有的约定俗成的译名以优先权,如Karl Marx,约定俗成的译法是“卡尔•马克思”。
  C.构式理据充分显示出表意字记音意合性特点。“意合”在重写外国人名时构式作用明显。
  D.港台翻译的外国人都注重汉字的理据,而大陆翻译的外国人名都注重汉字的去理据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要使用汉字,就在使用汉字思维,如我们将南斯拉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Tito译为“铁托”而非“蒂托”。
  B.加拿大籍学者、相声演员马克•亨利•罗斯韦尔(Mark Henry Rowswell)在华使用的汉名“路士伟”或“大山”具有男性特征。
  C.爱尔兰著名神秘主义诗人 Yeats的名字“叶芝”,难以改为普通话更准确的译名“耶茨”,或许和“叶”“芝”两个字的意合更雅有关。
  D.美国城市旧金山有两种音译——“三藩市”“圣弗朗西斯科”,“圣弗朗西斯科”比“三藩市”带有更强烈的意合性。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是(3分)
  A.英国第54 任首相特雷莎•玛丽•梅(Theresa Mary May)在香港被译为“文翠珊”。
  B.周恩来总理亲自整理改革了几个常用旧译,如把“怯尼亚”改为“肯尼亚”,把“莫三鼻给”改为“莫桑比克”。
  C.英语人名 Russell,作篮球运动员名字时译为“拉塞尔”,作为哲学家,选字用“罗素”。
  D.英语姓氏 Monroe,作美国总统名字时译为“门罗”,作美国电影女明星名字时译为“梦露”。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美国历史学家、国际汉学泰斗、头号“中国通”John King Fairbank,音译名为“费尔班克”,又译为中文名“费正清”。请结合这个现象,根据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汉字构式理据”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     色
  古尔纳
  有时,哈米德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已经在这小店里待了很久很久,而且将会在此度过余生。他不再觉得日子难捱,他得意地说,当售货员好,能看到形形色色过路人。店里忙的时候,他脚不着地,一边和顾客们插科打诨,帮他们从货架上取下各种商品,一边为自己的驾轻就熟而沾沾自喜。干得累了,就一屁股坐在一只充当钱柜的箱子上休息片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