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2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考试期间,注意考试时间
2.禁止在试卷上乱写乱画
一、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从“顾”字的本义是“回头看”来说,与“望”字相比,它们的视线方向一个是向前,一个是向后。同时,“回头看”有时候也包含着一种留恋的感觉。
“望”字所表示的视线方向多是向前,“望”眼前的事物;“顾”所表示的视线方向多是向后,“顾”身后的场景。
曹植的《白马篇》中有:“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其中“左顾凌鲜卑”译为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正因为“顾”有一个回头的含义,才能翻译成回师。李延年的《李廷年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这里的“顾”字写出了见到倾国倾城的美貌女子忍不住一顾再顾,不住回头看的情态。“顾”字单用时便可以表示一个回头的方向,但“望”字往往需要借助与“回”连用才可以达到这种感觉,如在寇准的《春日登楼怀旧》“高楼聊引望,奋奋一川平”一句中,我们绝不会认为诗人是在高楼上回头望川;但在柱铁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句中,我们便知道诗中所表是站在长安回首远望锦绣骊山。
“望”字多表示向远处看,或是站在高处遥望远方;“顾”字多表示视线落在近处。
“望”字给人向远处看、登高望远的感觉,如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词人站在高高的楼台上,极目远望,直望到路与地平线的交界消失在天际。王昌龄《九江口作》中的“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桶巨源《寄江州白司马》中的“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 ,韦庄《绥州作》中的“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等这些诗句都给人望向远方之感。
而在北宋韦骧《多景楼》中的“江山远顾穷千里,风月平分入两州”,明人李攀龙《公燕诗九首•其五》中的“登台远顾望,高下见原畴”,其中“顾”字只有依附于“远 ” 字这类形容词或与“望”连用才能表示出向远处看的感觉,单单一个“顾”字是无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望”字多给人平视远方或是抬头仰望的视角;“顾”字多是一种平视或略微低头俯视的视角,而极少表示仰视的视角。
“望”字给人抬头仰望的感觉,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诗人抬起头来仰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又如,岳飞《满江红》中“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仿佛看到了岳飞心痛山河破碎,仰头望天发出悲愤长啸的画面。却少有“抬顾”“举顾”之类用“顾”表仰望的用法。
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二首其一》中的“仁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中的“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等表示诗人看自己的影子往往使用“顾影”二字,表示一个低头的俯视视角,同时有一丝因愁情而垂头的郁郁之感,却没有“望影 ” 一说,因为影子就在自己脚下。
清人沈德潜的《说诗畔语笺注》有载:“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归根到底是“意”的传达,是一种让人咀嚼诗词时品味到的氛围感,是我们中华文学美学观念中那种传神的感觉。通过比较“望”与“顾”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角感和空间感,我们可以认识到,哪怕是意思极为相近的两个字,在诗词中也传递着细微不同的神韵。在鉴赏中华古典诗词时,我们要善于发现是什么带给我们独特的感受,细细体味诗词中的事外远致,言外之意。
(摘编自张文璐《浅论”望”与”顾”在古典诗词中的视角与空间感》)
材料二: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
1. (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的视线方向多是向前,看眼前的事物;“顾”的视线方向多是向后,看身后的场景。
B.单用“顾”字便可以表示一个回头的方向,“望”可以借助与“回”连用达到这种感觉。
C.《公燕诗九首•其五》中“登台远顾望”一句,“顾”字依附“远”字表示出向远处看的感觉。
D.古诗词中的字句都具有美的价值,往往一词一句就能准确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
2. (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准的“高楼聊引望”一句中“望”,与杜牧的“长安回望绣成堆”一句中“望”的含义有所不同。
B.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望尽天涯路”的“望”,带给人向远处看、登高望远的感觉。
C.“望”与“顾”的视角完全不同,“望”字给人抬头仰望的感觉,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
D.因为动词具有动态性、形象性,能够写活画面、传递感情等,所以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动词。
3. (3分)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姚鼐《登泰山记》中“阳谷皆人汶,阴谷皆人济”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B.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中“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一句,“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
C.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中“软红光里涌银山”一句,“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D.范成大《早发竹下》中“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两句,用“轻轻薄薄”“重重叠叠”这八个叠音字来形容薄雾、迭山,具有音乐美。
4.(4分)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8分)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下列两首诗中的重点字词。
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 “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二)
莒有巨树
任林举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庄子在《逍遥游》里反复提到过一些寿命几千岁不止的老树——楚之南的冥灵、上古的大椿,还有宋国的樗,但并没有提到过山东日照莒县的那棵“银杏王”。庄子是哲学家,人类中的智者,他反复提到树,是想借助这些树向人们讲一讲长与短、动与静、智与愚、生与死以及守固与自由的道理。
正当庄子著书立说传播万物生息、运行之道的时候,莒县浮来山上的那棵“银杏王”已活到2000岁。有一派考据者说,庄子本生于山东东明。果如此,庄子和那棵“银杏王”便是地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