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98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并粘贴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中国故事说明的是中国人自我现状的丰富性,反映的是面对整个宇宙、社会和自然的多种境遇。要想更好地沟通世界、触动他者心灵.势必要让中国故事能够多的度提出和回答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层面的问题,多层次展现中国人面向全人类的坚守与胸怀。
讲故事作为文化行为是要传达价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要有积极的思想价值、道德力量,讲中国故事.就是沿着中国人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的鲜明传统.表达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诉求,书写中国人价值实现的积极努力,鲜明反映倡导什么、弘扬什么、坚守什么。但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不单单指向中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价值维度,还应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活价值理念发生密切联系.注重表达那些更具普遍性、更具恒久意义的价值,并增强其说服力。正如学者刘梦溪所说,有一些价值“不仅适用于一个时期、一个朝代、一段历史,而是适用于所有的历史时期,所有的历史段落,既适用于传统社会,也适用于当今社会;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一些永恒的价值理念,在表述上、概念的使用上不一定相同,但是这些价值理念可以通过互相阐释,达到理解和沟通”。如果离开价值观表达上的共通性,中国故事的辐射力就不足以很好地与世界沟通。当前不少文艺作品思想内容承载量有限,价值支撑不足,缺乏对普遍人性尺度的发掘,尤其是不少以玄幻、字越等为主题的网络文学,似乎在努力传递一些是非诉求,但缺少真正富于世界性的、恒久的价值理念,能引起共鸣或产生深刻影响的作品凤毛麟角。
问题是时代最鲜明的声音。人类都生活在不断缩减的时间阴影之下,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同样经历着生存、发展等诸多根本性问题,对宇宙、自然、人生不断提出一些根本性疑问。地球上的人们在与自然、社会、他人不断较量中成长与发展,经历着同样的根本性生存发展难题,提出一些共同的根本性疑问,这是从人类共同体生活的根源处自动流溢而出的,正像泉水是从泉眼里涌出来的一样。而人类共同体生活的根源,正在于自由的个体心性对所身处于其中的人类生存困境的真切体验以及竭力脱困的奋斗。当代作家艺术家必须要有面向世界的开阔胸襟,以中国故事书写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命运与挑战。作家、艺术家历来得时代风气之先,把中国故事与人类的根本性困境联系起来。以故事幻想、发问和探究,才能使中国故事的建构与地球上不同角落的人们忧喜相关、休戚与共。
讲故事有一条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回归人性、挖掘人性。从人性最核心最隐秘之处,探寻人类精神的奥秘。讲述获得世界认同的中国故事,就要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不单要注意选取受政治、地区、人种等因素影响较小的题材,找到跨文化传播中最普遍的共性,在创作中突出“人”的价值.捕捉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律动,充分体现个体的价值精神,以及充分利用细节与接受者建立关联,而且还要注重在亘古不变的人类共同情感、在探索人性深层次的优点与缺陷上下功夫,以期让中国故事共通性的最大化得以实现。比如,中国作家凌家的小说《风声》《解密》《暗髯》等在国际上很受欢迎,就在于作家善于挖掘人性和破译人的精神世界密码。
(摘编自梁鸿鹰《讲好中国故事:当代文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材料二: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外传播面临的重要课题。
统筹全局,创新传播理念,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当前,我国对外传播工作顶层规划相对不足,话语体系滞后,经常被西方媒体抢先甚至牵着鼻子走,有时显得非常被动。时代领路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在世界话语体系竞争中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媒体应抓住这一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讲好中国故事应该让其能多角度提出和回答宇宙观等层面的问题,多层次展现中国人面向全人类的坚守和胸怀。
B.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表达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诉求、价值实现,还要传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遍而恒久的价值理念。
C.讲好中国故事只要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注重人类共性,深度探索人性,就能最大限度实现共通性。
D.讲好中国故事要求媒体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路,练好内功,提升能力,加强研究,融通中外,发出中国声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引用了学者刘梦溪的话,从纵横两个维度阐述了价值理念既可具有恒久意义,适用于任何时代,又可具有普遍意义,能够互相阐释。
B.材料一对当下文艺作品讲述的中国故事给予了客观评价,既批判了网络文学都缺少真正的恒久价值,又举例肯定了一些作家善于挖掘人性。
C.材料一把“人类共同体生活的根源”比作“泉眼”,其根源正在于自由个体心性对身处其中的人类生存困境的真切体验和竭力脱困的奋斗。
D.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结构基本相同,都先总体上提出论述话题,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总分结构中套嵌着并列结构。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一所述“讲好中国故事”价值内涵的一项是(3分)( )
A.《西行漫记》一书,向世界展现了冲破重重封锁的中国工农红军形象以及革命根据地的面貌,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故事。
B.《三体》讲述了外来三体文明将要入侵地球、占领地球的故事,呈现了整个宇宙文明状况会怎样,会有怎样的道德体系,涉及外星人入侵、高科技危害甚至社会女性化等未来议题。
C.《我诞生在中国》选取大熊猫、金丝猴和雪豹等几个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家庭的故事,在展示中国美好自然风光的同时,生动阐释了“天人合一”“阴阳互生”等中华文化深刻内涵。
D.《清史稿》中记载了一名叫林守仁的读书人进京赶考却客死京城的事件,他的妻子王氏办完林守仁的丧事,给女儿做了一双鞋,然后回到卧室自尽,宣扬了中国节妇的品德。
4.两则材料都对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论述,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文本一:
白嘉轩①重新出现在白鹿村的街巷里,村民们差点认不出他来了,那挺直如椽的腰杆儿佝偻下去,从尾骨那儿折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角,屁股高高地撅了起来;他手里拄着一根截短了的拐杖,和人说话的时候就仰起脸来,活像一只狗的形体:抬头仰脸跟人说话时,那双眼睛就尽力往上翻睁,原来鼓出的眼球愈加显得突出,眼白也更加大得耀眼;两个嘴角相反地朝下扯拉,阔大的嘴巴撇成一张弯弓,更显出执著不移近乎保拗的神气。他在街巷里用简短的语言回答着一个个关切问询着的男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