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30字。
上海市长宁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三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 树木丛生, 。 ( 曹操《观沧海》 )
2. ,相去复几许。 ( 《迢迢牵牛星》 )
3. 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 汽笛声响起,轮船渐渐驶离码头。柔情的江水恋恋不舍地送着远行的游子。这让离开故土的小新想起了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诗句“ , ”。
(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第5-10题(22分)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洪武初,有御史言陶安①隐微之过者。太祖曰:“尔何由知之?”对曰:“闻之于道路。”太祖曰:“御史但取道路之言以毁誉人,此为尽职乎?植佳木者必去蟫蠹②,长良苗者必芟稂莠③,任正士者必绝邪人。凡邪人之事君,必先结以小信,而后逞其大诈。此人尝有所言,朕不疑而听之,故今日乃为此妄言。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④。不然,害滋大矣。”乃命中书省黜之。
(选自《典故纪闻》)
【注释】:①陶安:字主敬。洪武元年九月染病卒于官,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②蟫蠹(yín dù):此处泛指蛀虫。③芟(shān):铲除。稂莠(láng yǒu):泛指有害于禾苗的杂草。④为力:奏效。
5.【甲】文出自《 》。(1分)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6分)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植佳木者必去蟫蠹( )
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3分)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
B.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
C.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
D.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
9.听到传言后,【甲】文中“国人”与【乙】文中“御史”相似的做法是 (1) (用自己的话概括) 。对于这种做法【甲】文作者借由“ (2) , (3) ”一句表明了态度。【乙】文中“太祖”则反思自身行为,认识到御史这样做也有君主的问题: (4) (用自己的话概括)。(6分)
10.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文都警示我们尽快远离奸佞之人。
B.【甲】【乙】两文都详细描写了传言产生的过程。
C.【甲】【乙】两文都分析了传言产生的根本原因。
D.【甲】【乙】两文都告诫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传闻。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6分)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精神空间却逐渐窄化,再加上知识的泛滥和网络的挤占等种种原因,使得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不再是人们的共识。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种调查显示,中国人的阅读品质持续走低。所以今天重谈经典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②阅读经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也就是说经典提供的经验,可以让人们找到世界的原始图景。由媒体、网络建构出来的生活世界,常常只是世界的表象,不足以映现这个世界的本质。如果没有经典的烛照和指引,它们完全可能被人表现得毫无真实感可言。
③阅读经典还能帮助人关照自我。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刻有这样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中国的老子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然而,人最难做到的恰恰是了解自己,正如范仲淹于《岳阳楼记》之抒怀:“微斯人,吾谁与归”。阅读经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了解自己,判别什么是假真,什么是伪善,从而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