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90字。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教学目的
1、掌握“偻”等18个文言实词,归纳“虽”、“因”、“且”、“焉”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2、类比的写法,对比的手法。
3、 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重点: 文言基础知识用本文寓意。
难点: 理解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税,人民不堪重负,“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二、学习提示
本文寓意深刻,重在因事明理、针互时弊。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章融叙事说理于一体、婉而多讽的写法,把握对举、类比的说理方式。
这篇文章采用了传记的常见写法,从郭棠驼的名字由来、乡里职业、本领特长写起,重点记述他的两段话。阅读这部分内容,注意思考郭棠驼与“他植者”在种树方面的根本不同,郭棠驼所说的“顺木之天”与“植木之性”之间的关系等。把这些问题理解透了,才能真正领会文中的道理。
柳宗元是一位关注现实的文学家,《种树郭棠驼传》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文中由种树之道“移之官理”,借郭棠驼之口指出“长人者”政令频出的危害,批评了当时的弊政。这种“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态度,至今还值得学习和提倡。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较为丰富。第一人称常用“吾”“我”“余”
“予”,第二人称常用“女(汝)”“尔”“而”“若”“乃”,第三人称常用“其”“彼”“之”。从课文或之前学过的文章中找出一些实例,对古代的人称代词做一些归纳和总结。
三、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