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610字。

  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 10 页,满分150分,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 Ⅰ 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 (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儒家的一大“罪状”,便是儒学是统治阶级的代言人或者人民群众的欺骗者。这种批评其实在战国时期的墨家、道家、法家的思想作品中屡见不鲜。可以说,在儒学的历史上,各个阶层的人士都曾激烈反对儒学,而儒学依旧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
  但是,有一种“五四”以来就比较流行的看法需要留意,就是认为儒家的核心思想是“礼教”,其本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有人进一步以为“儒家思想根本就不讲天下公认的自然真理和社会真理”,所以“科学”和“民主”也被视为攻击儒家思想的利器,至今有人奉若至宝。且不说儒家历来所主张的“理”,就是要破除人欲之“私”,包括最高统治者天子在内。秦汉以后在天文、历算、水利、建筑、医学、生物、地理等领域有成就的学者,都是熟悉儒家思想的,大多数也是认同儒家思想的。孔子本人在当时就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明清以来的大学问家如徐光启、顾炎武、戴震、阮元等都是兼通人文和自然学科。阮元明确指出天文历算等“乃儒流实事求是之学,非方技苟且干禄之具”。而这一时期对于西方学术进行认真引进和具体介绍的,也都是有深厚儒家文化素养的学者。
  中国传统的礼乐文明,是儒家自觉维护、传播和更新的,这是儒家历史贡献的一个主要方面。“礼尚往来”,是任何民族、任何社群正常维系的基本价值之一。 “礼”的本质是“屈己而尊人”,在社会交往中向对方表达敬意,这是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认可的处世原则。儒家就是把这些日常的、自发的、普遍的社会规则加以提升,而强调“礼教”的重要性。
  稍微了解一下儒学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儒家学者和人民群众的良好互动。比如,东汉末年的大学问家郑玄遭遇了黄巾军,他得到的是礼遇而不是伤害。《宋史•道学传》记载周敦颐、邵雍、二程兄弟等大思想家都是久居民间,他们不仅批评朝廷的不正之风,还身体力行,使当地的民风民德淳朴礼让。倒是一些“半吊子文人”,见风使舵,对儒家和传统文化肆意嘲弄。 而大多数没有恶意的人们也因此疏远、质疑乃至鄙视关于“礼”的学问。
  西方研究中国思想的学者,则非常重视儒家“礼”的思想。在英文世界,用来翻译“礼”的单词不下十几个,大家觉得还是不满意,似乎任何一个单个的英文单词都不足以表明“礼”的丰富性。希尔斯认为孔子的思想为现代的公民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甚至认为孔子是现代公民民主社会的开创者。西方有关学者普遍认为儒家“礼”的思想和“市民社会”的构想有内在联系。
  如果要问“人民可否不讲礼?”估计回答“是”的人少之又少。但反观我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学术研究,“野蛮开发”“野蛮装修”“野蛮旅游”“野蛮消费”乃至“野蛮批评”并不鲜见,更多的虽然不是野蛮,但是已经很粗鄙的言行使得我国礼仪之邦的美名一再蒙羞,其中也包括对于儒家思想在先入之见和一知半解的基础上大加鞭挞。这正是“礼”需要“教”的原因。
  (摘编自张丰乾《人民可否不讲“礼”?》)
  材料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思想历来所主张的“理”,其实就是要破除包括最高统治者天子在内的人欲之“私”。
  B.儒家把日常的、自发的、普遍的社会规则加以提升,从而强调“礼教”的重要性,因此“礼”的本质是“屈己而尊人”。
  C.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存在一些违背“礼”的现象,有损我国礼仪之邦的声誉,这反映出对儒家思想的偏见和无知。
  D.儒家思想在国家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着眼于此,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过去的两千年来,儒家学者在天文、历算、水利、建筑、医学、生物、地理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
  B.从英文世界对“礼”的翻译不能确定的情况看,西方研究中国思想的学者尚不能准确把握儒家“礼”的思想。
  C.所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意指儒家文化的发展繁荣,墨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不在此列。
  D.儒家的天下主义思想,有助于我们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B.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C.不学礼,无以立。
  D.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6分)
  5.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躺下
  海明威
  那天夜间,我们躺在房中的地板上,我听着蚕在吃桑叶。蚕吃着一层层搁板上的桑叶,整夜你都听得见它们在吃,还有蚕粪掉在桑叶间的声音。我本人并不想入睡,因为长期以来我一直怀着这个想法:如果我在黑暗中闭上眼,忘乎所以,我的灵魂就会出窍。 自从夜间挨了炸以来。我这样已经有好久了。
  我躺着睡不着的时候自有种种消遣的方法。我会想到小时候一直去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