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950字。

  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题材与形式上来分析,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之间存在共同之处,两者都是通过诗词的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与意境。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传承的范围也比较广泛。
  我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是有相应技巧的。在演唱歌曲时,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曲调的不同风格。
  中西合璧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歌曲,是在近现代时诞生的,作曲家主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作曲方式,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将古诗词所描绘的人物与景色,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在近现代历史上,这样类型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梅花引》《满江红》等。“中西合璧”类演唱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融合了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方式,同时还借鉴参考了传统民族音乐特色,使得歌曲既有古典雅韵之感,又有民族的特色。
  古曲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主要是通过对古代留存下来的乐谱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使其形成歌曲作品,它的诗词与音乐旋律都是古代人创作的。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古曲风格艺术歌曲集就是《诗经》,并且这些歌也是古曲风格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品。这些歌曲以古代的歌词曲调和音乐旋律为主体,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这些古曲,一般都是以古琴作为伴奏的乐器,并且都是一个字匹配一个音调,来进行填词创作和演唱的。演唱的形式也是以吟诵为主。古琴的音色与古诗词的吟诵结合起来,让听众听起来就像是在诉说作者的内心情感一般,曲调比较倾向于平稳、悠扬、娴静,带给听众一种清新、舒缓、引人入胜的感受,比如作品《凤求凰》等。
  戏曲风格。这类风格的艺术歌曲,在我国古典诗词歌曲中属于一种比较独特、别致的乐曲类型,它是将传统曲调与戏曲的唱腔进行结合,不仅具有艺术歌曲的抒情感,也有戏曲独特的腔体共鸣与曲调韵味。戏曲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种类十分多,比如《七律•送瘟神》,这是一首昆曲风格的艺术歌曲;还有《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京剧风格的艺术歌曲,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
  现代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主要是在歌词上选用古诗词,而在作曲上以现代乐曲风格为主,将这两者结合之后,就得到了现代风格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特色鲜明、风格多元的音乐形式,是我国诗词文化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体裁新颖,风格独特。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能够有效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也能够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文明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对我们的品德以及审美观念进行熏陶与提升,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染力。
  (摘编自王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与特征》)
  材料二:
  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中国诗词与歌词的最本质差异主要在于前者有完整的意象结构和意境美分类,而后者则没有具体的意象、意境的概念和要求。比如在七言绝句《枫桥夜泊》中,诗人明明要表现的是一缕乡愁,但却并不会直白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而是将乡愁寄托于月落、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全面比较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艺术歌曲,得出通过诗词形式表现情感与意境的共性结论。
  B.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风格多样,有中华民族特色,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德行修养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C.我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有高水准的歌词,而抒情歌曲只有直白的情感宣泄和表现。
  D.中国艺术歌曲受中国诗词审美特质影响,形成以含蓄、内敛为核心审美准则的区别于其他类型歌曲的情感表达方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之所以在声乐领域有较大影响,传承范围广泛,主要是吟诵所具有的韵律与节奏感和音乐渲染烘托共同作用。
  B.具有古曲风格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诗词与音乐旋律均不是当代人创作出的,主要是后人依据留存乐谱现代化改编的结果。
  C.《枫桥夜泊》和《我的祖国妈妈》虽是两首风格不同的歌曲,但它们都含有一定的抒情的成分。
  D.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与人声旋律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这让其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其他歌曲不具备这种关系。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一项是(  )(3分)
  A.奇然、沈谧任演唱的《琵琶行》(唐•白居易)
  B.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C.王力宏演唱的《三字经》(宋•王应麟)
  D.郁可唯、胡夏演唱的《知否知否》(宋•李清照)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结构安排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                                       
  5.《大江东去》到了高潮“樯橹灰飞烟灭”时,先以伴奏力度的增强达到情绪爆发的音乐效果,而后在最后一个字上,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理解。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芦 花 荡
  孙  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