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000字。

  2023年春学期宜兴市初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提示: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2.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跨入初中学习将满一年了,学校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一起遨游在语文的世界里,涵养心灵,润泽生命。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请积累、运用、赏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1分)
  1. 经典 诗文名句我会默写。
  ①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③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④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⑤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诗句是:________,______。
  ⑥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
  ⑦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和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常见的文言词汇我会解释。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___________
  ②愿为市鞍马    市:___________
  ③愿驰千里足    愿:___________
  ④出郭相扶将    郭:___________
  ⑤双兔傍地走    走:___________
  ⑥释担而立    释:___________
  ⑦康肃忿然曰    然:___________
  ⑧宜乎众矣    宜:___________
  ⑨无案牍之劳形    劳:___________
  ⑩独怆然而涕下    涕:___________
  3.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错误的我能辨别(   )
  A.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间的史事。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B.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诗中的“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C.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博士,古代经学传授的学官;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D. “无丝竹之乱耳”中“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古人以水南山北为阳,水北山南为阴。
  4. 小宜同学在宜兴下裴桥上看到一副对联,上联是:数点屺虞峰隔离半里。(屺虞是指宜兴境内的屺山和虞山)而下联已模糊不清,你认为下面三句哪一句做下联最恰当(   )
  A. 百渎安澜舆梁成岁暮。 B. 一溪烟雨水静锁孤桥。
  C. 双虹落彩图画出天工。 D. 两岸荆溪静水绿千舟。
  5.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①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②,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
  及荟秩满③,与文育还都,见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立名为文育,字景德。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弘让善隶书,写《劝学》及古诗以遗之,文育不之省也,谓弘让曰:“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④耳。”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
  【注】①义兴:指江苏宜兴。②戍主:古代驻守一地的长官。③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④槊:古代的一种兵器。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见而奇之           (对……感到惊奇)
  B. 及荟秩满            (等到)
  C. 写《劝学》及古诗以遗之(遗失)
  D. 谓弘让曰(对……说)
  (2)下列句中的“之”与“弘让壮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兄何见事之晚 B. 睨之久而不去 C. 何陋之有 D. 水陆草木之花
  (3)请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在须停顿处画“/”,仅限4处)。
  年 十 一 能 反 覆 游 水 中 数 里 跳 高 六 尺 与 群 儿 聚 戏 众 莫 能 及。
  (4)翻译下列句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