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860字。

  “爱”与“伤”—《氓》《孔雀东南飞》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氓》与《孔雀东南飞》都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中的两篇课文,其人文主题为“诗的国度”。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积累文言阅读经验,体察古人情感与生命思考,感受古诗词之美,获得情感浸润和审美体验。《诗经》和《楚辞》是古典诗歌的源头,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氓》是《诗经》中的经典名篇,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卫国的民间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弃妇诗。诗歌通过春秋时期一个被遗弃的女子的自诉,讲述了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诗歌生动形象地向后人展示了春秋时期女性的特征和社会生活的场景。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诗歌类型,其继承了《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叙事诗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讲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被誉为“乐府双璧”之一。《孔雀东南飞》是一首经典的长篇叙事诗,展现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的社会风貌。这首汉乐府民歌讲述了刘兰芝、焦仲卿凄美的爱情故事,从刘焦分离、抗婚、殉情的悲剧中突出他们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两诗都属于民歌范畴,都是流传千古的不朽名篇。一首是《诗经》中的“国风”,一首是“汉乐府”,在表达上有相同之处,如都用到了“兴”这一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两诗在题材上近乎相似,都是男女爱情生活的题材,都写了“弃妇”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情感。两篇诗歌都是悲剧性质的结局,两篇诗歌虽然在写作的时间上相差七八个世纪,但矛头都指向腐朽制度,都在为提高妇女地位而呼唤和呐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是“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学习任务群是教师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与重点,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面对两诗中的“相同,相似”,本教学案例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依据“学习提示”对《氓》和《孔雀东南飞》开展了比较阅读,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探究相似爱情故事底色之下的不同悲剧故事,在群文阅读的对比辨析中形成思辨意识和逻辑思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更清晰地明了事理,提高学生的思辨、分析、鉴赏能力。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借助比较我们才得以去了解这个世界。文学作品的阅读若能借助“比较”进行巧妙开掘,会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通过反复比较,才会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才会是灵活的,而不是呆板的。通过带领学生对《氓》《孔雀东南飞》进行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不同时期的女性特征和社会生活场景,品味诗作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和命运结局,观照社会现实,感受作品无尽意蕴。
  课标分析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其人文主题为“诗意的探寻”。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学生通过此单元的学习,积累文言阅读经验,能体察古人情感与生命思考,感受古诗词之美,获得情感浸润和审美体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