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70字。
品味悲剧意蕴——《窦娥冤》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
2、 把握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3、 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把握悲剧意蕴。
一、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
① 中国戏剧概述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独特的艺术表演魅力,为历代人们所热爱。同时她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地位,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代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说明,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② 戏剧和戏曲的区别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③ 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1)元杂剧是在金代剧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的用北曲(北方的曲调)延长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作为一种全新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既有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式上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2)在结构上,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两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相当于现代剧中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也有少数元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3)在音乐上,元杂剧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宫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子分许多宫调。曲牌,是曲调的名称。如课文中的【正宫】【端正好】,【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的曲牌名。
(4)在角色上,元杂剧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