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必修3。约13000字,资料翔实、准确。附同步训练一套。
19、元曲三首
山东省北镇中学 高胜军
【走进语文世界】
“曲”作为一种中国文学样式,成熟于元代,并且迅速地走向了繁荣,取得了堪与诗、词相比并论的地位。中国的“曲”包括散曲和戏曲。实际上,散曲和戏曲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前者是诗歌的一种,后者属于戏剧。从这些作品,您不难体会到中国元曲的本色自然、清新明快的特点。
有元一代,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九十年,可元曲取得的成就却是巨大的,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的广泛的影响,公认为是能够代表我国历史上一个朝代的艺术。
【双调】蟾宫曲·叹世
【名师细说教材】
走近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他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参加元贞书会,与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等合写《黄粱梦》杂剧。明初贾仲明为他写的《凌波仙》吊词,说他是“万花丛里马神仙”。元人称道士做神仙,他实际是当时在北方流行的全真教的信徒。《录鬼簿》说他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退隐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他的逃避现实的厌世的态度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作品除散曲外,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
写作背景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马致远等作家隐遁的原因,不在于君王的有道与无道、治世与乱世,也不在于争战者的顺逆是非与得失成败。曲家把自己与帝王将相以及“他 们”所代表的功名事业,分成了两个互相分离和对立的群体。“他们” 的胜败兴亡都与“我”无干,“我”只是以局外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