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9140字,答案扫描。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二)(期末)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蹲”文物直播间,看三星堆文物在半掩半埋中被挖掘,听用2500年前的青铜乐器演奏《茉莉花》,“触摸”《千里江山图》的细节之处……文物直播让作为历史文化宝库的博物馆焕发出时尚魅力,让原本()的文物火爆“出圈”。那么直播是如何将文物观赏方式从“隔窗观物”转变成“视听盛宴”,进而获得网络用户的()的呢?
  直播让文物从静止的实物陈列转向动态的线上“展演”,拓宽文物展现的时空维度,带来更加多样的呈现形式。_________________,对文物意义进行创新“转译”,实现二次传播。总之,文物直播建构出新的知识生产场域,并以()的方式培育用户的历史感知力,引导用户的审美价值取向。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文物直播成为传播热点,让文物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数字交互中历久弥新、深入人心。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不温不火   青睐   别具匠心 B.束之高阁   青睐   别开生面
  C.不温不火   垂爱   别开生面 D.束之高阁   垂爱   别具匠心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直播过程中,基于共同兴趣或话题集聚的用户,不仅是点赞、评论与发弹幕的文化体验者,同时也是内容生产者
  B.在直播过程中,基于共同兴趣或话题集聚的用户,不是发弹幕、点赞与评论的文化体验者,而是内容生产者
  C.基于共同兴趣或话题集聚的用户,在直播过程中,不仅是内容生产者,同时也是发弹幕、点赞与评论的文化体验者
  D.在直播过程中,基于共同兴趣或话题集聚的用户,不是内容生产者,而是点赞、评论与发弹幕的文化体验者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哦,香雪》是当代作家铁凝的代表作。这篇短篇小说与《百合花》有着相近的风格,不以情节取胜,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有散文化的味道。
  B.《苏武传》中苏武的弟弟跟随皇帝去祭祀河东后土,这里的“后土”指的是地神;《过秦论》中“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中的“七庙”指古代天子的宗庙。
  C.《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前者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均为针砭时弊的名篇。
  D.《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物勒工名”是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
  将制造者名字刻上器物的情况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有些器物上还出现了主造人和监造人的名字。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物勒工名”制度也随之被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