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4170字。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特聘教授黄建平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就“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经验等问题分享了他的观点和思考。
  中国教育在线:由您领衔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教师团队,入选了“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创建示范名单”,您认为团队最核心的精神是什么?
  黄建平:我觉得最核心的精神就是坚守和奋斗。在西北化地域劣势为优势,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学生。锤炼自己的品格意志,为了科学的发展勇攀高峰,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所以,我既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践行者,也是受益者,在我们的团队中,所有人同心协力,艰苦奋斗,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团队。
  中国教育在线:“到西部去”也是国家一直以来的一个号召,您觉得如何才能增强西部或者是西部高校对人才的吸引力?
  黄建平:我是2004年回国以后任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的。对于一个基层学院来说,人才短缺是最大的困难。当时我们面临的就是人才短缺、经费不足的情况,条件也很艰苦。我认为,想要留住人才,就是要建设一支黄大年式的团队。
  在我们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凝聚力是逐渐形成的。随着项目的推进,慢慢地大家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所研究的课题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老师和同学之间相互支持,在团队的成长过程中,大家也渐渐爱上了这块土地。大家加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写在了我们热爱的西北边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团队也成长起来了,人才也都留了下来。
  ……
  中国教育在线:团队的出色靠人才,那么你觉得,___________?
  黄建平:应对时代变局,响应国家需求,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有奉献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认为,要培养出一个有奉献精神、可堪大用的人才,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差不多也就是从本科到博士的时间。
  首先,在本科阶段就是要重视关于道德品格的教育。比如前一段时间,我请来了《山海情》的原型、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教授和北斗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院士讲述他们的故事。我就是要用这些鲜活的例子告诉他们,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至诚报国。
  但这还不够,我们要加思政建设融入到科学研究之中,融入到教学当中。因为国际形势影响方方面面,我们要时刻提醒学生,要爱自己的国家,要爱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要让孩子们心里装着这个国家,而不是只装着自己。要让他们知道,作为学生,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成为栋梁之材,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到研究生阶段,我们再带着孩子们去进行各种各样的野外观测和科考实践,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他们的品格和意志。这样,大概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我认为可以培养出来一个真正拥有家国情怀、可堪大用的人才。
  中国教育在线:10年,确实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您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真的是花费了很多的心血。
  黄建平:实际上就像我刚才说的,我既是践行者,也是受益者,我自己也在团队的建设过程中获得了成长。同时,我的第一批学生也成长起来了,他们都是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再到现在成为青年教师,把这种精神又传承给他的学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使得学生们都能够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摘编自2023年11月4日中国教育在线《黄建平院士: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材料二:
  科学研究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更多的是心有大我、百折不挠。
  2004年以前,兰州大学大气学科,虽有深厚的学术积累,但师资力量薄弱、科研基础弱、科研经费严重短缺,甚至面临着一级学科博士点被“摘帽”的挑战。
  黄建平作为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首任院长,并未退缩,他凭借从事大气科学研究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建平既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践行者,又是受益者,同时也推动这种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B.黄建平认为培养新时代拥有家国情怀的人才,需要将思想引领与实践锤炼相结合。
  C.黄建平敏锐地发现兰州大学大气学科独特的科研优势,坚信定能做出原创性成果。
  D.黄建平认为自建观测站取得的数据可能比国外发达国家的数据更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教育在线在特定的场合,围绕特定的目的进行提问,用语得体,效果良好。
  B.材料一的标题颇具匠心,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在“种子达人”钟扬身上也有体现。
  C.材料一黄建平的语言既平实通俗,又饱含深情,开诚布公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D.两则材料均通过写黄建平在兰州大学任院长的经历,突出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3.下列对材料一横线处中国教育在线提问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该如何培养能够支撑我们国家应对当前时代变局的人才
  B.在当下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大学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C.您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到底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D.建设一支黄大年式的团队,团队中个人最核心的精神是什么
  4.作为新时代青年,你认为黄建平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5.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如何表现黄建平的优秀精神品质的?请从文体角度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到灯塔去
  沈念
  去永兴岛,四面环海,心情有着一种隐秘的激荡。我不知道,坐在我面前的老冯,这位在岛上生活时间最长的渔民,是否有过相似的心情,这种激荡是否像海面上波浪的涌动,风起时,会发出呼啦啦的声响。
  没事的时候,老冯喜欢坐在灯塔下看海,出海的时候,他眺望的坐标也是灯塔。岛上的两座灯塔坐落在人字形的防波堤两侧。塔顶发出的光的颜色,似乎会随着时间、天光而变幻,有时是黄色、绿色,有时是红色、蓝色。深夜,从远处飞来的海鸟和船上的人都能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