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920字。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苏轼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文艺作品要想吸引观众,就要弘扬浩然正气,并具备慷慨淋漓的“快哉风”。《觉醒年代》中,史实① ,震撼心魄;思想风起云涌,荡气回肠。《人世间》里,故事真实平淡,紧贴生活;讲述② ,感人肺腑。这些引起巨大③ 的文艺作品,说到底,源于主创做到了④ 思想交锋于戏剧矛盾,化精神活动于人物塑造,从而让浩然正气鲜活灵动,让民族精神熠熠生辉。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ǎi xiān yì
B.zài gài xiān yù
C.ǎi xiǎn yù
D.zāi gài xiǎn yì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纷繁复杂 ②娓娓而谈 ③反映 ④融
B.①纷至沓来 ②娓娓道来 ③反响 ④融
C.①扑朔迷离 ②侃侃而谈 ③反响 ④溶
D.①风云变幻 ②从容不迫 ③反映 ④溶
2.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名篇中的名句,完成积累卡片。(8分)
主题 名篇名句
济民之情 欧阳修“① ,② 。”(《醉翁亭记》),在醉中写乐,乐中写醉,含蓄深沉,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叙述议论之中。
乐观之心 刘禹锡“③ ,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沉舟、病树等意象,抒发自己豁达乐观的胸襟;李白“⑤ ,⑥ 。”[《行路难》(其一)],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积极乐观的胸怀。
离别之痛 杜甫“⑦ ,⑧ 。”(《月夜忆舍弟》),移情于物,表明对战争中离散亲人的担忧、思念。
3.请概括下面选段的故事情节,再用简洁的语言补充一个与该人物相关的故事,由选段情节和补充情节入手,从两个方面谈谈你对他的认识。(2分)
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4.在中国古典文化中,酒是一种特殊的介质,它自古以来伴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留下许多传闻佳话。根据《水浒传》阅读经验,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其一,简述其与喝酒有关的故事情节,并分析酒对他们英雄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①宋江
②鲁智深
③武松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①____?有些人会说:说话好听,善于社交……但我认为:真正高情商的人,说话会让人舒服,做事能让人安心,在权衡利弊后仍选择善良。人生最曼妙的风景,②___ 光鲜的外表和外在的成就,③___ 植根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教养。只有当我们能够真正对他人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才能收获一直寻觅的融洽的幸福。
(1)依次填入第②③处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 所以
B.如果 就
C.不是 而是
D.不仅 更
(2)在第①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2分)
6.学校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之书法”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材料一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小学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
材料二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人们在研习和欣赏书法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的美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材料三
书法字体按传统可分为篆、隶、草、楷、行五种。篆书线条匀净,结构类似图案;隶书横平竖直、撇捺翻挑,结构仿佛“崇台重宇”;草书线条连绵盘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