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9320字。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2024.01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一)
  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强调对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
  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所谓的实证方法。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1638年,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规律,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方法。
  科学决不是唯唯诺诺的好好先生,批判态度同样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所谓批判,其目的在于明辨是非,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凡事都摆事实、讲道理。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经过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证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但批判也不是完全否定,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而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意味着科学同样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质疑、反思和批判,并带来认识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这对破除科学的神话是非常有益的。
  批判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然后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哥白尼、伽利略对托勒密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建立起了新的天体力学;拉瓦锡在对传统燃素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创立了氧化还原学说;达尔文对上帝创世说进行批判,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建立起了相对论学说等等。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
  (二)
  科学精神是使人摆脱愚昧盲目的有效武器,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和基本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既拥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和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前进道路上的诸多繁重任务与风险挑战,更加需要在全社会传播科学知识,弘扬
  1.根据选文(一),下列不属于科学精神重要内涵的一项是(2分)
  A.理性信念        B.实证方法        C.批判态度        D.理论创新
  2.下面这段文字是从选文(二)抽取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在【甲】【乙】【丙】【丁】中的哪一处?请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简述理由。(4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
  3.下列对选文(一)和选文(二)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变动不居”的“居”与《论语•学而》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的“居”意思不同。
  B.“好好先生”形容不问是非、一团和气的人,文中说科学不是好好先生,强调科学具有批判态度。
  C.“科学的神话”意指科学发展超出人类认知水平,不被人的能力所掌控,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
  D.“并联式”形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叠加发展的特点。
  4.根据选文(一)和选文(二),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对理智的崇尚,可以使人们更加迅速地把握住不断变化的事物的本质。
  B.正视错误、发现问题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在“试错模式”中都很重要。
  C.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人类社会生产的产物,也是人本质力量的表现。
  D.只强调人文精神,否定其与科学精神融合,将无法建构完整精神世界。
  5.优秀的理论既有科学性又具现实意义。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选文(一)分析其体现的科学性,结合选文(二)谈谈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4分)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
  ③修辞立其诚(《易传•文言》)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一)
  孔子燕居,子贡摄齐【1】而前曰:“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竭而智罢【2】,倦于学问,不能复进,请一休焉。”子曰:“赐也,欲焉休乎?”曰:“赐欲休于事君。”孔子曰:“《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其休也?”曰:“赐休于事父。”孔子曰:“《诗》云:“孝子不匮,永锡【3】尔类。’为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赐欲休于事兄弟。”孔子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