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8720字。

  峨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采用网上阅卷,考后试卷由学生自行保管,答题卡必须按规定上交。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选择题答案进行填涂时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试题卷上无效。
  3.主观题作答时,不能超过对应的答题边框,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的文化意义
  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它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本精神,它始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一种文化。在先秦时代,虽然诸子百家争鸣得很厉害,各种思想流派都提出了不同的观念,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就是当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思考社会还是思考自然,他们的出发点在人,他们最后的落脚点也在人。
  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代影响最大,后来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主流的两派,就是儒家和道家。这两派虽然互相论争,看似水火不相容,但是它们都非常重视人。所不同的是,道家所重视的是个体的生命价值,而儒家所重视的是群体的利益,儒家是在重视个体的基础上更重视群体,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利益。所以在价值观方面,儒家与道家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所处的自然环境不是非常优越,所以对中华民族来说,如果太强调个体生命而忽视群体利益的话,就不利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繁衍。因此,以儒家的孔孟之道为代表的这种伦理观念、道德理想,就历史地被选择为我们这个文化的核心精神。也就是说,道家只是一种补充,儒家才是核心。
  杜甫是用他的整个生命,用他一生的实践行为,丰富、充实了儒家的内涵。儒家学说从本体上来说,它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它非常重视人的行为、人的实践,强调的是人生中的行为,追求生前的功业建树。从这个意义上说,杜甫最好地体现了儒家精神。
  儒家重视仁政,重视仁爱思想。杜甫就用他的诗歌不遗余力地宣扬这种思想。儒家谴责贫富不均,认为贫富不均是国家最大的危害。杜甫对于这种现象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批判,尽管历代揭露民生疾苦、揭露贫富不均的好作品相当多,但是我想,大家肯定都认可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这方面描写得最为惊心动魄的名句。再比如儒家强调夷夏之辨,强调我们要有民族的尊严,要维护民族的利益,在与外民族的交往中既要追求和平,也要反对侵略,维持我们民族、国家的独立性。这一方面杜甫也做得非常好,“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九死一生地逃回唐朝临时政府所在地。当时其他人都没有这样的举动,只有杜甫这样做了。在这些方面,杜甫确实是身体力行地体现着儒家的精神,用他的实践展示着儒家的道德风范。
  另外,儒家非常重视修身养性。在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社会的基础应该是文明的个体,是有道德自觉的无数个体。在这一点上,杜甫堪称典范。中国历史上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人为本、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人本精神是中华文化最主要的一个特征。
  B.儒和道是中华文化主流的两派,其中儒家是核心,这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C.与道家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相比,儒家更重视的是群体利益,对个体是忽略的。
  D.儒家注重个人修身养性,有道德自觉的无数个体有助构建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学说是一种实践哲学,它重视人的行为和实践,不重视思想和理论阐述。
  B.杜甫以平民身份而注重修身养性,展示儒家典范人格,这更显得难能可贵。
  C.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揭露民生疾苦和贫富不均现象的最好作品。
  D.“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直接表现了杜甫客居漂泊的艰难与不安。
  3.(3分)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不能支持杜甫“体现了儒家精神”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B.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C.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前出塞九首•其六》)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4.(5分)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多处将杜甫与其他人进行对比,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5分)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己’为中心”,像水的波纹系中发生意义。莫砺锋为什么说“杜甫不仅用实践体现着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而且用他的行为丰富了这种观念的内涵”?请结合材料相关内容分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8分)
  (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周秉义从北京调回了本市,终日足不出户,只是看书,偶尔也与冬梅晚饭后看看电视剧。
  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她忍不住问:“确实是平调回来了?”
  他肯定地说:“是啊。”
  她又问:“到底为什么?”
  他奇怪地反问:“我信中不是写了吗?”
  “你想干的实事,到底是什么实事呢?”
  “现在说了也没用,得看这次怎么任命。先不聊这个话题,好不好?”
  “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