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590字。
广西河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测试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蕴含了从口语到书面语、经民间跃入官方或正式语域的流动过程。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雷人”“宅男”“山寨”等网络热词,还是“给力”“任性”“硬核”等网络词语在官方媒体的广泛运用,都体现出汉语网络词语的增生变化呈现日益明显的越界趋势。如果说汉语网络词语的生成还只是汉语口语越界进入书面话语体系的话,那么越来越多的网络词语进入媒体语言甚至官方媒体或文件,则是实现了语域之间的跨界流动。一方面,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是语言系统自身的创新与顺应,体现了汉语强大的创造生成能力与动态适应力;另一方面,则体现了语言接触过程中,官方及主流媒体话语体系对私人或民间话语的包容与接纳。这既有利于反映社会及语言生活现实,也有利于规范引导网络词语、网络舆情的积极健康发展。可见,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体现了自下而上的语言流动特性,对于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生态、打造日益清朗的网络空间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尽管出现过各种符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但可能只有在当今网络社会,才大规模出现了这种借助技术手段将民间口语内容“转写”为生动形象、种类繁多的既便于识别又易于传承的书面文字。同网络日益打破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一样,汉语网络词语自其诞生之时就已兼具口语与书面语的特性,而今仍在不断地颠覆口语与书面语之间二元对立的模式。作为语言变体的汉语网络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汉语口语表达的书面化——其传播自由度更高、个性创新性更强、社会生活中的渗透范围更广,并越发能够记录社会发展变迁、抒写语言生活状况、弘扬时代精神文化。可以说,汉语网络词语的生成及其越界,是网络赋予语言的新生命,并以此构建了一个开放包容、自由平等的语言生活网络。
需要指出的是,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本质上是语言系统自身演化的体现,是网络社会发展中语言系统自身调整顺应的结果。无论是从口语到书面语的转换,还是从民间到官方或主流媒体的流动,成功越界的汉语网络词语都需要符合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规范。这体现了从复制经顺应性变异,而直至生存选择的一般演化过程。正因如此,看待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现象,不宜全盘接受,也不应一味消极抵制,而是要积极探索符合语言演化规律的语言规划政策,主动出击,进而发挥与扩大主流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比如,近年来,一些主流媒体平台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等新闻报道中,主动使用了诸如“甩锅”“宅经济”“打call”“内卷”“觉醒年代”“备考青年”等汉语网络词语。这有效拉近了主流媒体与网民的沟通交流距离,在强化服务民众意识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了引领规范网络语言使用、肃清网络詈俗词语、构建清朗和谐网络舆论文化的应有态度与积极作用。
(摘编自王勇《探析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现象》)
材料二:
网络语言的创新发展融合了时尚性与主流性。“时尚”是网络语言的标签。网络语言能快速、灵敏地把握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中的前沿事物,并以时尚个性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科技推动和社会进步下实现“跃进式革新”。此种革新兼具包容性,这也是网络语言的魅力所在。并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认为,当今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体现了自下而上的语言流动特性,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生态。
B.材料一认为,在当今网络社会,作为语言变体的汉语网络词语进一步打破了口语与书面语之间二元对立的模式。
C.材料二认为,网络语言对现实社会中的前沿事物的反应快速、灵敏,各国语言的混杂表达是网络语言的魅力所在。
D.材料二认为,网络语言不断趋简、趋快、趋新,与快餐式的网络文化有关,也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应该符合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的网络词语就是例证。
B.汉语网络词语因网络而获得新的生命力,实现了汉语口语传播自由度更高、个性创新性更强、渗透范围更广的口语表达。
C.网络语言符号中的个性化动态化的表情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此不拘一格难免带来语言使用的不规范与庸俗化等问题。
D.汉语网络词语的虚拟化是语言系统自身的创新与顺应,有利于语言反映现实生活,也有利于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3.下列选项中的网络词语全都符合材料二“网络语言的创—新发展融合了时尚性与主流性”的一项是( )(3分)
A.工匠精神 国风国潮 爱达未来
B.强国有我 绝绝子 凡尔赛
C.情绪价值 喇叭裤 显眼包
D.双向奔赴 Hold住 芭比Q
4.请根据材料一,给“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下一个简明的定义。(4分)
5.近几年“佛系”“断舍离”“文明互鉴”等网络热词纷纷涌现,有的已进入了主流媒体。对于这一现象,请结合材料简析我们应该秉持怎样的态度。(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国光牌口琴
赵丽宏
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大麦就可以独立完成木制的航模小飞机。阁楼上,有他的工具箱。荞麦非常佩服哥哥,他的手真灵巧啊,他看着图纸,一丝不苟,细心地琢磨着每一个零件,再把它们一个一个安装在一起,让飞机慢慢完整起来。荞麦在旁边看着,他也想动手帮忙,但是大麦不让他碰航模飞机,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只能看,不能动!”
屋顶就是航模的试飞场。试飞的时间总是选在星期天的下午。大麦带着荞麦爬出老虎窗,站在屋顶上,举行航模的飞行试验。荞麦已经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看着在天上飞翔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