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3课时,含练习,约6940字。
听听那冷雨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
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余光中的创作成就,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
2、通过反复朗读,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愫。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排除阅读障碍。(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P78)
2.熟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兴趣的、感到困惑的语句或语段。
                               第一课时
目标:了解余光中的创作成就,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

教学设计:以余光中的《乡愁》导入:
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和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注:“乡愁”是文学创作中一个亘古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说:“大概作单纯的乡愁应该就是同乡会式的乡愁,就是自己土生土长的故乡,离开了若开岁月,油然而生的一种感怀,当然这中间还加上对于亲人、乡人的感情在里面,这是最基本的。不过呢,对于读书人来讲,乡愁可能是更丰富、更复杂的一种文化感。因为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的,而且可能还包括历史的成分在里面,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绪,甚至于要包括文化的整个背景在里面。”
2、余光中,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期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期间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的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
3、写作背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