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8600字,答案扫描。

  荆州八县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测试时间:150 分钟  卷面总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献一词,古已有之,本指文化典籍与贤德之人。 《论语》中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集解》引郑注:“献犹贤也。”刘宝楠《正义》说:“文谓典策,献谓秉礼之贤士大夫。”这是文献二字的本义。 到了近代,文献一词的意义已经改变了,泛指文化典籍而言,所谓献不是指贤人,而是指贡献了。
  在今天,对于历史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确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今天应如何看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今天已经认识到,复古主义的颂古是不对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反古也是不对的。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加以分析辨别,应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华,而批判其中的陈腐糟粕。 前几年,“反传统”思想曾经流行一时,其实那是丧失民族自信心的表现。
  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首先必须对于传统有正确的了解。 想了解几千年来的悠久传统,就必须整理历史文献,这其间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
  整理历史文献,首先要辨别真伪。 清代学者对于辨别伪书已做了许多工作。如姚际恒著《古今伪书考》,列举了伪书多种。《四库全书提要》也判定一些伪书。但是有些关于伪书的判断并不准确。例如《四库提要》认为汉代陆贾《新语》、贾谊《新书》都系后人伪作。近代学者经过详密考证,证明《新语》《新书》都是真书。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作了精细的考
  证,从而恢复了《新语》《新书》的历史价值。 但是也有些书确系伪书,如《邓析子》《关尹子》之类,那是不可能翻案的。 也有许多书,内容真伪复杂,其中保存了一些真材料,而又添加了许多伪撰的篇章。如《列子》书即如此。从今存《列子》的全书来看,不能说即《汉书•艺文志》上的《列子》。
  近年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汉代初年的帛书和竹简,证明有些古书过去曾被人疑为伪作而确属汉初旧籍,如道家的《文子》。 这类情况也是值得注意的。 但是,汉初旧籍也不一定即先秦诸子的原著,其年代仍需要考定。这些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不应简单化。
  在清代有汉学与宋学之争,其实是关于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的争论。 汉学重讲明训诂,宋学重涵泳义理,时至今日,汉宋之争早已过时了。研究历史文献,既应重视训诂的考据,也应注意义理的体会。 如研究哲学史,必须对于过去的所谓义理之学有一定的理解,又对于过去的所谓考据之学有一定的训练,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新成就。 如研究历史学,必须对于往昔史学所谓“才、学、识”有一定的领会,同时又参照西方史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新的水平。
  “温故而知新”,整理研究历史文献,对于文化学术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摘自张岱年《历史文献研究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民间历史文献学是以服务历史研究为目的的工具性学科,但它本身首先应该是一门总结民间历史文献一般发生原理及发展规律,并借此原理与规律诠释具体文献的学科。 从文献学或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而言,民间历史文献学在学科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首先,民间历史文献的概念、范畴缺乏清晰定义。在具体研究中,它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指文化典籍,“献”指贤德之人,文献二字的上述含义,在《论语》《集解》和刘宝楠的《正义》中都可找到依据。
  B.《四库全书提要》中关于伪书的有些判断并不准确,如对于汉代陆贾《新语》、贾谊《新书》的判断是有误的。
  C.考古发掘发现的许多汉代初年的帛书和竹简,能证明有些过去曾被疑为伪作的古书属汉初旧籍,是先秦诸子原著。
  D.民间历史文献是历史的反映,同样也是历史的参与者,碑刻、族谱、科仪反映民间历史,主要用途不是为了阅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晰文献一词的本义和在近代已改变的意义,是理解“历史文献”含义的前提。
  B. 材料一与材料二中都谈到了辨伪,不过二者所论述的具体意义和范畴并不相同。
  C.关于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的争论,在清代其实是“讲明训诂”和“涵泳义理”之争。
  D.民间历史文献学是工具性学科,服务历史研究,但民间历史文献不仅仅是史料。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白寿彝认为史学工作者对史学遗产的关注度不够,提倡重视并继承史学遗产中的优良传统,为“创造出宏大深湛的新的史学规模”而努力。
  B.梁启超指出,二十四史为史学研究提供的资料价值并不相同,只有用分析和批评的眼光进行选择,才能发现史料价值之所在。
  C.陈寅恪继承了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传统,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中西结合,对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
  D.郭沫若的历史文献研究,率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历史文献研究的指导理论,开拓创新,大胆首倡古书今译,成绩斐然。
  4.学者们要从文献学角度对民间历史文献学进行学科建设,应当包含哪些内容? 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4分)
  5.为什么说“以文献为直接研究对象,讨论文献自身体系及其与外部语境之间的关联,是民间历史文献学可以开拓的研究方向”? 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食  粮(节选)
  王愿坚
  梁思传抬起湿润的双眼,望着总司令:“那你……还有同志们……”
  “吃点野草野菜,又有什么? 这里面还有一笔账要好好算一算哩。”朱总司令打断了他的话,满含感情地说道,“你发下去的东西是少了,可是,同志们的革命意志、革命精神,却在这场斗争中增加了,这又是一个胜利!”
  梁思传默默地听着。这些看来平常的话语,使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