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00字。
《蜀道难》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李白诗歌的特色和风格,理解《蜀道难》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学习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能流利地朗读并翻译全文。
体会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其浪漫主义诗风。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难点:理解诗歌中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感受其浪漫主义诗风。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讨论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蜀道难》的学习情境。
1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李白)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天上的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来“诗仙”美誉的流传千古的名篇《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2推介创作背景: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召见李白,并让他当了翰林供奉,专门在宫廷里写作诗文。李白本以为他那治理天下的宏伟意愿很快可以实现,但腐败的朝政使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皇帝根本没有认真听取过他的治国策,只把他作为“帮闲”文人对待罢了。那些达官显贵更是把他当作眼中钉,处处与他作梗。李白极为失望,就主动要求离开朝廷,又开始了漫游和创作生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万古传颂的诗篇。
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与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三品读课文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播放朗读视频,学生跟读,纠正字音和语调。
2讲解重点字词:老师讲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学生做好笔记。
一、积累与强化
1、读准字音
噫吁嚱(yī xū xī) 扪参(mén)
抚膺(yīng) 砯崖(pīng)
喧豗(huī) 猿猱(náo)
萦岩峦(yíng) 巉岩(chán)
峥嵘(zhēng róng) 崔嵬(wéi)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