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260字。
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12年10月,飓风“桑迪”袭击了英国纽约市和新泽西州,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对飓风的关注。人们都想知道这场风暴为什么能在如此靠北的位置产生如此强大的破坏力。数月后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当年早些时候大量北极海冰融化,形成的大片开放水域吸收了更多太阳辐射,这可能加剧了“桑迪”的猛烈程度——然而这种联系仅仅被描述为“一种较合理的可能机制”。
分析方法的进步使科学家更容易分离出气候变化的影响。在21世纪头几年,很少有机构拥有可以运行包含大量数据的气候模式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如今,研究人员在家中通过云服务就可以用笔记本电脑完成这项工作,甚至还可以将多个模式组合起来多次运行,从而提高结果的可信度。气候模式本身的准确性也普遍提高了,比如分辨率越来越高,这使其能更精准地提供特定位置的信息。
随着归因领域的发展,出现了两种研究方法。其中一种被称为概率性事件归因,用于估计人类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某种极端天气事件(例如热浪)的发生概率。科学家会用数值模式模拟极端天气事件,给它预设一个没有发生气候变化的情景,再对比气候变化场景下的模拟结果,从而确定排放增加等因素是否会提高特定极端事件的发生概率。
作为对比,另一种方法重在探寻因果关系或“故事线”。这种方法会针对特定灾害提出问题,比如气候变化是否使得某一场暴雨的降水量剧增?研究者会通过热力学的变化给出答案,比如温暖的空气含有更多的水蒸气,从而导致降水量增加。
特伦伯思是“故事线”方法的早期支持者之一。他指出,起初这两种方法之间的科学辩论非常激烈。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派人士逐渐意识到这两种方法其实可以互补。“在理想情况下,你两种方法都应该做,”奥托说,“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结合这两种方法,就能告诉政策制定者,道路和桥梁是否需要应对更强的降水,也可以告知应急管理人员,由于暴风雨,他们将来需要以什么样的频次限制这些道路和桥梁的通行。
2017年,飓风“哈维”在美国休斯敦地区停留数天之时,归因领域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当时,飓风给这一地区带来了高达150厘米的降水量,远远超过了过去的纪录。特伦伯思发现,当时墨西哥湾温度极高的海水比正常情况下产生了更大的蒸发量,直接导致了过多的降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飓风“桑迪”袭击美国靠北的地方令人惊奇,科学家认为原因可能是,此前曾有大量北极海冰融化,形成的水域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
B.“给它预设一个没有发生气候变化的情景”中的“它”.指的是造成飓风、热浪、暴雨、极端干旱等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极端天气事件。
C.气候归因有两种研究方法,即概率性事件归因和“故事线”,起初这两种方法之间的辩论非常激烈,后来研究人员发现这两种方法可以互补。
D.对于每一个极端天气事件,世界天气归因团队都要找到量化的方式,而通常的做法是通过一段时间内超过某个阈值的温度纪录来定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当一起极端天气事件超出了常见的范围时,人们就想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这是气候归因研究产生的前提。
B.“归因领域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可能是因科学家在研究飓风“哈维”带来远超纪录的降水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当时温度极高的海水。
C.“制定了评价标准”以评估“可能产生的人道主义后果”,可见防范自然灾害需要量化极端天气事件,以评估可能产生的灾害并提前预防。
D.研究极端天气事件并进行正确的归因,是为了了解气候变化是否影响到了降雨量的变化,因为降雨量的变化会影响到捉襟见肘的食品供应。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2023年5月中旬,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罗马涅地区遭暴雨侵袭,部分城镇36小时的降雨量已超过500毫米,洪水造成超过3.6万人背井离乡。
B.2023年6月,波多黎各遭遇高温热浪天气,气温一度高达52℃,当地超市的电风扇、充气泳池等成为热销品。气象学家指出,高温天气已经“危及生命”。
C.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来袭,北京市气象局采用循环数值预报系统准确预报了北京会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各有关方面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
D.加拿大2023年累计发生近6500处野火火灾,截至9月底仍有约900处在燃烧,主要在西部地区。超过20万人因野火被疏散,8名消防员丧生。
4.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可能加剧飓风这种极端天气的危害性的因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气候归因具有重要作用?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旷野的呼喊
萧红
风撒欢了。
在旷野,在远方,在看也看不见的地方,在听也听不清的地方,人声,狗叫声,嘈嘈杂杂地喧哗了起来,屋顶的草被拔脱,墙囤头上的泥土在翻花。而那些被大风撕得一条条的零乱的纸片,刮在橡头上时,却呜呜地也像赋着生命似的叫喊。
“这刮的是什么风啊!这还叫风了吗!”
陈公公的儿子,出去已经两天了,第三天就是这刮大风的天气。
“这小子到底是干什么去了啦?纳闷……这种事真纳闷……”于是又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