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990字。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顶: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合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现,想知道中国人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想知道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想知道中国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等。这些光靠正规的新闻发布、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国民众来中国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讲好“人民故事”,恰巧可以解决正规报道、官方介绍和外国民众有限了解的短板,通过讲述广大中国人民充满生机活力、朝气蓬勃的生活故事,介绍中国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科技等方方面面的断发展、新变化,帮助国际社会更加客观、真实地认识中国。
相较于“中国故事”中的其他故事。“人民故事”在国际传播中具有独特优势。
首先,“人民故事”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更容易引发共鸣。日常生活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的基本需要和共同关注,可以有效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相互理解。相较于宏伟叙事,小视角切入讲述一个个鲜活普通的“人民故事”,刻画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状态,建立与目标受众的情感沟通,更容易引起外国民众的共情、共感和共鸣;同时,又通过具有地域特殊性的生活状态刻画,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传播效果更好。
其次,“人民故事”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更容易产生认同。一个个实实在在、普普通通个人的故事,完全可以展现出中国人民日益富足的小康生活,真实客观地呈现中国当前各方面的建设发展,展现“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帮助外国民众更加准确、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同时,打破西方政府和媒体的恶意污蔑和歪曲报道,润物无声,在外国民众中构筑对中国的正面认知,久久为功,促进国际舆论的改善。
最为重要的是,“人民故事”是中国故事的最真实写照。讲好了“人民故事”,就是讲好了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故事,就是讲好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故事。一个个普通人、普通家庭的故事,是中国成就、中国价值、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最自然、最生动阐释,也更容易被世界形象地感知和认同。
在讲“人民故事”的时候,哪些故事可以鲜明展现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呢?
人民发展的故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我们不仅要讲中国人民正在过的小康生活,还要讲中国人民从一贫如洗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演变,更要讲这样的全面小康生活是怎么实现的,尤其是要讲清楚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因人口是如何实现全部脱贫的,进一步阐释中国独特国情、文化传统和道路选择,尤其是针对西方媒体刻意抹黑中国人民生活的方面,要坚决用数据和事实予以回击。
人民选择的故事。要向世界讲清楚,面对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不断的国际形势,中国人民选择了“以和为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全球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中国人民选择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面对全球情严重、疚苗缺乏的困境,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想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中国人对未来的看法,讲好“人民故事”是一个极好途径。
B.从日常生活切入讲述“人民故事”,更容易让外国民众通过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状态刻画,引起共情、共感和共鸣。
C.讲“人民故事”时,要特别注意西方媒体刻意抹黑中国人民生活的方面,对此要坚决用数据和事实予以回击。
D.故事化表达,可呈现原汁原味的“人民故事”,也可淡化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更可以满足国外受众的“求异”心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民故事”可以展现“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打破西方政府和媒体的恶意污蔑和歪曲报道,在国际传播中具有独特优势。
B“人民故事”要以小见大,向世界讲清楚中国人在道路选择、谋求发展等方面的故事,并展现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
C.深入挖掘中外民众喜闻乐见的故事素材,注重跨文化传播方式和文化习俗的兼容性,才能进一步提升故事的表现力与影响力。
D.“人民故事”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生活状态的一个窗口,不仅要勇敢讲,更要让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
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人民故事”的一项是(3分)( )
A.2021年5—8月,中国云南境内15头野生大象北迁过程中,许多农民亲手砍下自己的农作物作为投喂大象的食物。
B.2023年10月7日,在华盛顿,一些美国学生在《中文拼图•我在美国学中文》纪录片首映式上倾情朗通中文诗词。
C.2023年8月24日,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计划,引发了我国各大电商平台、各地超市中多起围盐、抢盐的现象。
D.2023年10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中国武汉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齐聚一堂,展示了各国军队的风采。
4.请简要概括全文的论证思路。(4分)
5.2023年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上,播放了一则发生在健康丝绸之路上真实的“人民故事”,视频结束后,全场响起了经久不衰的掌声。请结合文本材料,分析它成功的原因。(6分)
在乌兹别克坦的医院手术室,一场白内障复明手术正在进行中,人工晶体正要植入患者眼中,突然的停电让一切陷入黑暗。此时,一个灯,两个灯,三个灯,越来越多的手机灯光加入,照亮视野,点亮希望,微芒成炬,重现光明。这光,来自中国!复明手术成功完成,患者激动拥抱中国医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琐忆
唐驳
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当我还不曾和他相识的时候,时常听到有人议论他:“鲁迅多疑。”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如何牌气大,爱鸟人,如何睚眦必报,总之,鲁迅是不容易接近的,还是不去和他接近好。我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检查,他不断更换笔名。我当时初学写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