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550字。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阅读是伟大的文化发明,但文字出现的历史非常短暂,人类尚不足以进化出一个先天的“阅读脑”。这意味着,我们无法仅依靠遗传获得阅读技能。我们之所以能够完成从“非阅读脑”到“阅读脑”的转变,既有赖于先天的大脑特性,又有赖于后天的阅读训练。
  虽然人类没有进化出“阅读脑”,但先天拥有“口语脑”。口语是人类自然习得的本能。通过遗传,每一个准备接受阅读训练的个体已经具备了从语音通达语义的口语加工脑区和环路。这些加工口语的脑区与环路即是“阅读脑”形成的开端。
  从出生到死亡,人类的大脑并非一成不变,你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台持续更新的机器,始终处于调整变化中。这种能够不停“重组”的特性被称为“脑的神经可塑性”。后天的阅读训练,有针对性地促成了先天脑的重组,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当属视觉词形区的出现。法国认知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纳比较了无阅读能力(文盲)和有阅读能力的两组成年人,发现在阅读任务中,有阅读能力组的左脑梭状回(即视觉词形区)在观看文字时的活跃强度要高于观看人脸、房屋等其他视觉刺激时的活跃强度;而文盲组,相应的脑区未发现异常活跃现象。这一发现首次直接证明了阅读训练对脑区功能的塑造作用。
  除此之外,阅读还会“改写”大脑的灰质和白质结构。一项追踪研究发现,与刚入学时相比,儿童在二年级时,左半球的顶下小叶、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的灰质体积有所减小,推测是阅读训练引发了相关脑区神经突触的修剪过程,使这些脑区变得更加精简高效。另一项研究发现,8-10岁儿童在接受100小时的阅读训练后,白质纤维束的走向一致性显著增强,意味着不同脑区之间的信息传输能力有所提高。
  不仅如此,即使阅读一篇小说也能够在短期内增强左侧缘上回、角回与右侧颞叶后部等经典阅读脑区的功能连接,引发多脑区间的协同工作。更广泛地说,阅读对大脑的重组并不局限在与阅读相关的脑区中、由于故事情节所激发的想象,阅读还能够影响与记忆有关的海马体,以及与肢体动作有关的感觉运动区。同时,还有研究发现阅读对注意力的培养和社会共情能力也具有促进作用。可以说,阅读对大脑的重组是一场大范围、多层次的改革风暴。
  (取材高丹琪、刘丽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单一的脑区不能完成复杂的阅读任务,阅读过程的实现伴随着多脑区的协同合作。大量研究一致发现,大脑左半球存在两条经典的阅读通路:一条是从枕叶(视觉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先天的口语脑是形成后天的阅读脑的基础。
  B.“脑的神经可塑性”是形成阅读脑的前提之一。
  C.研究发现阅读训练可修剪相关脑区的神经突触。
  D.阅读故事可对人的记忆力和肢体运动产生影响。
  2.材料一中,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纳的实验不能证明的观点是 (3分)
  A.受到某种刺激后,大脑会进行特定的重组。
  B.未经阅读训练的文盲的左脑中没有梭状回。
  C.有阅读能力者的视觉词形区对文字更敏感。
  D.后天的阅读训练对脑区功能具有塑造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下列做法不是基于“两条经典阅读通路”这一科学发现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刚接触阅读的儿童,学习新课文时,要多出声朗读。
  B.在通路过渡阶段,对不同难度的文本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C.对于英语等拼音文字,初学者应多动手抄写字母和单词。
  D.让儿童尽早接触阅读,有助于促进视觉词加工区的形成。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影响阅读效率的因素的一项是 (3分)
  A.读者的社会共情能力。
  B.阅读依赖的阅读通路。
  C.读者阅读视野的大小。
  D.神经元连接的稳固性。
  5.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具体阐释阅读与大脑之间的相互关系。(6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谢灵运传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袭封康乐公,食邑三千户。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
  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为相国从事中郎,坐辄杀门生,免官。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