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310字。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对话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
  记者:您刚刚提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明。您认为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存续的力量何在?
  伍德:简而言之,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  (礼乐教化、 典章制度等) 的著名论述。这个理念一直风雨无阻地伴随着中国人, 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
  尽管文化和语言种类繁多,但人们相信汉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
  记者:杜甫在中国被称为“诗圣”, 与“诗仙”李白齐名。 您为何认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呢?
  伍德: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其诗作既有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也有他在三峡对于人与自然、风景以及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的亲切描述,聚餐、 画纸为棋局等生活场景的再现。杜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我们说, 这些因素“使社会运转”。
  尽管杜甫寂然离世,但他以美妙的语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
  记者: 您认为以杜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义?
  伍德:在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退去。但是,人们依然可以在当下的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因为在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深深的源泉,其中诗歌就是中华文化得以长期延续的一大源泉。
  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  《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今天人们依然公认,杜甫的言语从某些角度告诉我们,何为中国人。
  但杜甫的诗作不仅仅是为中国人而写的——在我们这个动荡的时代,这位生活在8世纪之人的思索、 关于友情的主题、 唐诗的世俗视野、 禅宗的宇宙人文主义, 即使是通过翻译,也仍然具有当代意义。 因此, 随着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确实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今天追随杜甫当年的足迹并且了解其背后的深意,愈加凸显其重要性。
  (摘编自《通过杜甫感受中华文明精神特质——对话英国历史学家、制片人、作家迈克尔??伍德》 )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写照。古代文学史上的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 苏轼、 曹雪芹, 现代文学史上的“鲁、 郭、 茅、 巴、 老、 曹”等,他们所以赢得后人的尊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含蓄内敛,坚强乐观,渊源有自,历久弥新。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与家人离散,在与妻子儿女分别三个年头后,杜甫终于可以去探望妻小, 到家里写下著名的《羌村三首》。第一首写道: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战争年代,死,也许是一种常态,而活着,哪怕苟且偷安,也不容易,反成偶然。夜深人静, 这对饱受磨难的老夫老妻,执手相看
  (摘编自刘跃进《文学视野中的中华文明精神特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伍德认为中华文明能长期存续,源于中国人始终信守“斯文”,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汉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
  B.杜甫的作品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是迈克尔??伍德认为他能超越李白成为中国最伟大诗人的主要原因。
  C.作品所揭示的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屈原、李白、曹雪芹、鲁迅等文学大家赢得后世尊重的最根本原因。
  D.鲁迅所说的“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等四种人,就是中国人美好心灵、崇高情感和不屈性格的生动诠释。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现代生活的步伐越来越快,但是我们依然能在当下找到古代文化的含义,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杜甫的诗歌就是最好的证明。
  B.随着我们进一步清晰地认识到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我们愈加认识到杜甫的诗作不仅仅是对中国人,甚至对各国人民也具有当代意义。
  C.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文学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往往可以通过平凡的细节描写来完成,这就是以小见大的文学力量。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重视的精神特质,必将能在当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世界局势风云激荡的时代大变局之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诗人梦中还乡,妻子“小轩窗,正梳妆”,两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B.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回忆到,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C.孙犁《荷花淀》中约水生嫂探望丈夫的一个女人说: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
  D.王愿坚《党费》中黄新在白匪来搜人时,对“我”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 为了党,你得活着!  ”
  4.为论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迈克尔??伍德使用了哪些事实性论据? 结合原文简要概述。  (4分)
  5.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描写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后的反应。有人曾质疑这种描写过于含蓄,可能会让读者不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材料二阐述你的理由。  (6分)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寻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复活(节选)
  (俄) 列夫??托尔斯泰
  ①这天夜里,玛丝洛娃久久不能入睡。她睁大眼睛躺在板铺上,想着心事。
  ②她想,她到了萨哈林岛后绝不能嫁个苦役犯,要么嫁个长官,或者嫁个文书,至少也得嫁个看守。他们都是色鬼,想起那个辩护人怎样盯住她,庭长怎样盯住她,法庭上遇见她和故意从她身边走过的男人怎样盯住她。
  ③她想到许许多多人,就是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