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830字。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期末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有人问,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鲁迅对各种黑暗、腐朽、没落、愚昧的事物大加抨击和揭露,甚至讽刺和嘲笑,对于那个时代封闭的社会结构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是作为社会的精英,是否应当不止于破坏,而也要注重建设呢?换句话说,他对于社会发展与进步、对于建设的国策,有什么贡献吗?
  ②确实,这是一个很切中要害的问题。首先必须说,正如赛义德指出的那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首先在于体现社会的良心,作为监督者、评判者、约束者,知识分子对社会指出不足,使当政者、管理者有所警觉、有所修正,而并不在于知识分子亲自参加直接的建设,那样会有损知识分子的作用。
  ③但是,社会当然有权要求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更多地给予建设性的支持,指出出路,开出药方,而不仅仅是“揭出病苦”或者在一旁指手画脚。因此社会会把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的建设性贡献——也即是否提出有效的强国之策——作为评判知识分子作用的标杆。
  ④那么鲁迅到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开出了什么药方呢?
  ⑤第一味药,就是“立人”。这是鲁迅从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就大声疾呼的救国之方。这在今天,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教育立国”主张。是的,这很相似,但是,“立人”的概念远比“教育”来得宽广。教育主要指对于青少年、对于后起新人的培养,带有居高临下的意味。而“立人”的概念,就不仅有上述含义,更具有针对全民族、全方位的范畴,内涵上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格培养,更包括整个民族精神面貌的塑造与民族性格的建立,包括国民性改造。鲁迅的主张是“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要使民族振兴,先要使民族性格挺立;要使国家独立,先要使国格站立。“立人”不仅针对青少年,而且针对整个民族。不仅针对被教育者,而且包含教育者本身。先做革命人,再做革命事。
  ⑥第二味药,就是“拿来主义”。对于“拿来主义”,鲁迅已经解释了其含义,人们也早已耳熟能详,不需要做更多解释。需要强调的是“拿来主义”对于国家建设、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今日中国建设的重要性。“拿来主义”是独立的、自主的,是主动的。在改革开放的现在,说句“拿来主义”很容易,但是在没开放的时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拿来主义”曾经还被诬为“崇洋媚外”“奴颜婢膝”。其实就是在现在也不是没有问题:现在是另一个极端的问题——“送来主义”盛行。就像鲁迅告诫的,不但连祖上的大宅子照单全收,而且连鸦片烟具、姨太太也照收不误了。所以,“拿来主义”的神髓和精义要真正掌握,还须火候。
  ⑦第三味药,就是“韧战”。有了好的制度设计、方针政策,还得有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意志,才能做成事。看准的目标,唯有用坚韧不拔的勇毅精神才能实现。尤甚是中国作为弱者、后起者,要想战胜列强,舍此更无出路。
  ⑧第四味药,就是“壕堑战”。反对许褚式的赤膊上阵。有了勇毅的精神,还要懂得在进攻中保护自己。这也适用于做任何事情,尤其是面临民族危亡的时刻。如果只想着同归于尽,那就真只能玉石俱焚,甚至敌人还没杀尽,自己先做了烈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立人”的概念远比“教育”来得宽广,其内涵不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格培养,而包括整个民族精神面貌的塑造、民族性格的建立和国民性的改造。
  B.“拿来主义”对今日中国建设有重要意义,“拿来主义”具有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我们要警惕“送来主义”的盛行,要真正掌握“拿来主义”的神髓和精义。
  C.在鲁迅看来,空喊口号几近诈骗。他主张用实践来检验真理、看实际。这对医治现在盛行的形式主义和重名不重实、光说不练的花拳绣腿,可谓是一帖良药。
  D.鲁迅深恶痛绝的是“瞒”和“骗”,认为那是没有希望的没落心态;与之相对应的是“爱”,“俯首甘为孺子牛”“引起疗救的注意”就是这种爱的真实写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开出了药方,但他的抨击、揭露和讽刺,对封闭的社会结构的破坏作用大于他对社会的建设作用。
  B.社会把是否提出有效的强国之策作为评判知识分子作用的标杆,要求知识分子更多地给予建设性的支持,指出出路,开出药方。
  C.中国的发展唯有靠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意志,唯有用坚韧不拔的勇毅精神,才能实现目标,舍此更无出路。
  D.我们需要的是清醒健康的头脑和科学的方法论,只要拥有了它们,我们就能适应各种情况,不怕时空变迁,就能治疗各种“适应症”。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立人”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B.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C.一个人若识得进退,懂得回归,以平常心对待生活,那么生活无处不是坦途;以平常心看待人生,那么人生无处不是胜境。
  D.明代思想家顾宪成为东林书院题了一副为人所称颂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材料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今天,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鹅公坪  聂雄前
  ①“哭脸巴,轧棉花。三斤籽,两斤花,到屋后菜园里摘黄瓜。黄瓜有打花,回来还是个哭脸巴。”生命的第一声啼哭,是快乐还是哀伤?谁都不知道。大概四五岁的时候,我就熟悉了这首童谣。鹅公坪上,只有我和长斌是娇滴滴的哭脸巴。哥哥差不多大我十岁,父母每天都要出工。长斌呢,好多年好多年都和春婶叽相依为命。坪上其他的家庭至少有三个孩子,更多的家庭有五六个孩子。
  ②六岁的时候,我开始上学,五个女同学都比我年纪大,都比我聪明,都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