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110字。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阿Q正传》品读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阅读《阿Q正传》全文,概括各章情节。
  2.理解阿Q这个人物的特点和典型意义。把握未庄这个典型环境的特点和深刻内涵。理解和分析未庄这一典型环境和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关系。
  3.深度解读重要语句或段落,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关注小说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探讨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的民族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阿Q这个人物的特点和典型意义。把握未庄这个典型环境的特点和深刻内涵。理解和分析未庄这一典型环境和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关系。
  2.关注小说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探讨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的民族意义和价值。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比阅读、情境创设
  【课时设置】2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置身人类的历史长河,或是惊涛骇浪,或是水流平缓,或是泉水叮咚,这些千姿百态的景观被观察、记录、思考、表达,形成人类精神的滋养,形成百代传承的经典。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经典《阿Q正传》,体会典型环境“未庄”中的典型人物“阿Q”。
  学习任务一:我知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取学名为周树人。“鲁迅”这个笔名是他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才开始用的。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他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小说集:《呐喊》(1918~1922)
  《彷徨》 (1924~1925)
  《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2.《呐喊》简介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出版于1923年8月,收集了包括《狂人日记》等共15篇小说。《呐喊》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农村和村镇的面貌;塑造了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城市贫民(《药》)、人力车夫(《一件小事》)、被压迫农民(《故乡》《风波》)等形象。
  取名《呐喊》是要以呐喊声“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破毁“铁屋子”并“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表示他愿同新文化“前驱”取同一步调,为革命呐喊战斗。
  3.《 阿Q正传》介绍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署名为巴人。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内容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是素材和思想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