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用题修辞手法专题指导
2024届高考语用题修辞手法专题指导---夸张.docx
2024届高考语用题修辞手法专题指导---比拟.docx
2024届高考语用题修辞手法专题指导---对比.docx
2024届高考语用题修辞手法专题指导---对偶.docx
2024届高考语用题修辞手法专题指导---设问反问.docx
2024届高考语用题修辞手法专题指导
------比拟的用法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比拟的种类及用法。
2.能正确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概念阐释】
概念: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通俗地讲就是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用法举隅】
分类
(1)拟人。即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把事物“人化”(拟人)。
①把动物拟人。
如: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
②把植物拟人。
如: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③把无生物拟人。
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
④以事理拟人:。
如: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拟人一定要有人的动作、语言、情态或心理。但不是人出现了就是拟人句。
“那河畔的金枊,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是比喻。
“红苹果像孩子的红脸蛋。”当然也是比喻。
(2)拟物。把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把人“物化”(拟物)或“把甲物乙物化”(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就是把人当作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
//人拟为动物。
如: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
//人拟为植物。
如: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就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
//拟无生物为动物。
如: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拟抽象事理为物。
如: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
作用
①描绘形象,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②表意丰富,引起情感共鸣。
比拟的表达效果:一是启发想像,更生动、更活泼;二是便于写出对象的某特征;三是易于抒情。当然,这些效果的套话肯定不能直接形成答案,而应该放在具
……
2024届高考语用题修辞手法专题指导
------比拟的用法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比拟的种类及用法。
2.能正确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概念阐释】
概念: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通俗地讲就是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用法举隅】
分类
(1)拟人。即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把事物“人化”(拟人)。
①把动物拟人。
如: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
②把植物拟人。
如: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③把无生物拟人。
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
④以事理拟人:。
如: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拟人一定要有人的动作、语言、情态或心理。但不是人出现了就是拟人句。
“那河畔的金枊,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是比喻。
“红苹果像孩子的红脸蛋。”当然也是比喻。
(2)拟物。把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把人“物化”(拟物)或“把甲物乙物化”(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就是把人当作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
//人拟为动物。
如: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
//人拟为植物。
如: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就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
//拟无生物为动物。
如: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拟抽象事理为物。
如: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
作用
①描绘形象,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②表意丰富,引起情感共鸣。
比拟的表达效果:一是启发想像,更生动、更活泼;二是便于写出对象的某特征;三是易于抒情。当然,这些效果的套话肯定不能直接形成答案,而应该放在具
……
2024届高考语用题修辞手法专题指导
------设问反问的用法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设问反问的种类及用法。
2.能正确运用设问反问的修辞手法。
【概念阐释】
01
设问
1.概念
为了引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再作回答。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
2.类别
(1)自问自答。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只问不答(答案一般在下文中,或不须回答)。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作用
①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的气势,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
②可使行文有波澜,收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4.【注意】
①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带动全篇,引出下文。
②中间设问:承上启下,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③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答题思路
①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
③表现了作者对……的思考,也很自然的引出下文。
02
反问
1.概念
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类别
1)肯定式反问,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就说蒋筑英吧,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来满足吗?
(2)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