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650字。
2023-2024学年(下)期初(开学)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高二语文试题
(分数: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图1:受访基层干部的工作动机
图2:基层干部工作动机对工作态度的影响(多选)
(摘编自贺胜兰《调查报告:群众眼中的基层干部与基层干部眼中的自己》)
材料二
“奋斗的过程也是幸福的过程。”王传喜说,“我在代村奋斗了快20年,每年都是一年忙到头,包括大年初一。别人问苦不苦,其实我们感觉不到,我们在享受着这个过程,我们一直在奋斗。看到群众期盼的目光和群众满意的笑脸,我们心里的幸福是满满的。”
奋斗是时代的召唤。龙书伍所在的十八洞村是湖南湘西大山深处的一个苗族村寨,以前是出了名的穷山沟。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在国外打工的龙书伍得知消息后坚定了回乡致富的信心,说服妻子一同辞工回乡。回村后,龙书伍先后开过农家乐,当过村里的会计,2017年4月15日,他高票当选新一任村支书。
党员干部的奋斗,是为群众谋幸福的奋斗。“4年来,党员干部和全村群众一起加油干,十八洞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均年纯收入从不到1700元增长到10180元。”龙书伍说,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十八洞村先后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只要我们与群众心心相印,团结奋斗,就能向党和国家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摘编自罗旭《基层干部: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有删改)
材料三
关于国家治理,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如果把国家比作人体,那么中央是心脏和大脑,基层政府是毛细血管,通过基层工作这种微循环,血液得以遍布全身,人体得以完成新陈代谢。从焦裕禄、杨善洲、孔繁森到杨波、余留芬等,广袤大地上涌现出的最美基层干部见证了国家的发展,续写着时代的荣光。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超过七成受访干部的工作动机是“从基层做起,锻炼自己”,超过六成的受访干部表示其工作动机是“工作稳定,待遇有保障”。
B.不足四成受访干部的工作动机是“为了当地群众过得更好”,这表明基层面貌的改变、当地民生的改善还需更多干部转变工作动机。
C.不足五成的为了“有权力,有资源”的受访干部,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够端正,也不追求尽善尽美,他们一心只想“完成任务”。
D.相比抱有其他工作动机的基层干部,工作动机为“为了当地群众过得更好”的受访干部最不愿意把工作仅仅当作“完成任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二列举了一些数据,叙述了王传喜、龙书伍等党的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赞颂他们“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的奋斗理念。
B.材料三主要叙述了杨波等众多基层群众带头人的先进事迹,目的是说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催生了大量优秀的基层干部。
C.材料三辩证地分析了当下基层干部队伍的长短处,指出基层干部群体被概括性负面评价的危害,并提出消除危害的具体对策。
D.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家就像人体,焦裕禄、杨善洲、孔繁森等基层干部是毛细血管的组成部分,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发展。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传喜认为“奋斗的过程也是幸福的过程”,因此在他看来为群众服务是幸福感满满的,不仅不觉得苦,反而是一种享受。
B.鉴于十八洞村是出了名的穷山沟,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后,龙书伍马上说服妻子一起回乡创业致富。
C.扎根海嘎村7年、干了4个驻村任期的基层群众带头人杨波,用生命的光亮为百姓谋幸福,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D.社会上关于基层干部群体的负面评价,有意无意地对扎根大地、勤勉工作等的基层干部群体造成不公平,不利于他们开展工作。
4.怎样才能成为群众认可的基层好干部?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分)
5.基层干部被“误读”,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骄傲的人总是孤独的
哲贵
父亲六十多岁就去世了。父亲每顿能喝一斤白酒,连感冒药也没有吃过,怎么可能跟死亡发生联系?在梅巴丹的记忆中,父亲一直是满头银丝。她觉得父亲生来就是个“白头翁”,父亲这个形象是永恒的,如他的作品一样不朽,她以此为荣。对于梅巴丹来说,父亲突然弃世是个分界线,她的人生由此划分为两段。
父亲一直是沉默的。父亲像一块巨大的木头,对,是一块巨大的木头。虽然父亲像木头一样沉默,但梅巴丹不怵他。梅巴丹从他的眼神看出来,他看她的眼神是柔和而温暖的。
他们家在信河街丁字桥巷,有个独立小院子,人称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