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260字。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与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进入九年级的我们,心怀鸿鹄之志,一路踏歌前行。涤尽浮躁,不惧风雨,是我们拼搏;心无旁 ① ,孜孜以求,是我们奋斗的品格; ② ,锲而不舍,是我们成功的秘诀。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挫折中坚强,在挑战中勇敢,在竞争中超越,成功的冠冕才能真正属于我们。
1.文中加点字“锲”的读音正确的是( )(1分)
A.qī B.qiē C.qiè D.qì
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误 B.务 C.鹜 D.骛
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2分)
A.附庸风雅 B.随心所欲 C.勤学笃思 D.言不及义
4.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拼搏的是涤尽浮躁,不惧风雨。
B.涤尽浮躁,不惧风雨,是我们提高。
C.涤尽浮躁,不惧风雨,是我们提高的动力。
D.涤尽浮躁,不惧风雨,是我们拼搏的誓言。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还有人打着所谓“回归传统”的旗号,宣传封建纲常等文化糟粕,颠覆“三观”,扭曲价值取向。
②只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激活传统文化的“一池春水”。
③实践证明,一味地粗制滥造、盲目地跟风炒作,只会让传统文化蒙羞。
④现实中,有的地方制造噱头,在城市发展中奉行“拿来主义”,花了重金却造了“假古董”。
⑤有人不顾事实戏说历史,将其变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或制作雷人的“穿越剧”,内容空洞、毫无营养。
⑥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需要的是创造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甚至粗制滥造。
A.⑥④⑤①③② B.②④①⑤③⑥ C.⑥⑤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⑤⑥③
6.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文学爱好者李筠在电话里对编辑说:“我的拙作已经发到您的邮箱里,请您指正。”
B.厂长热情地说:“我们是友好合作单位,只要贵单位有需要,我们一定鼎力支持。”
C.新娘的父亲激动地说:“各位亲友前来参加令爱的婚礼,我在此真诚地表示感谢!”
D.王骁一进李老师的家门,就高兴地说:“我初次登门拜访,您家真是蓬荜生辉啊!”
二、古诗文阅读与理解。(2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7—8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写出地点和季节,早春时节,野草茁长,遍地青青。
B.三、四句写燕子尚未归巢,迷蒙的烟雨笼罩下的沙洲杏花失去了晴日艳丽的容光。
C.第二句以问句的形式,烘托出人物的形象,在东风的吹拂下,斜倚栏杆的那人是谁呢?
D.三、四句是对春景的具体描绘,细腻而婉转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使无形之情因之可见。
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3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
(3)或请重法以禁之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11.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
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办法是什么?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甲文中怎样的观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