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6050字。
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401
本试卷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出文明的模糊地带
沙莲香
①个体文明是公共文明的基础,个体文明的质量决定群体文明的质量;“修身”“养性”,是公共文明的基石。
②把文明研究定格在公共文明之上,并进行跟踪调查与思考,是一个有趣的研究维度。通过整理与分析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公共场所林林总总的行为带有某种“过程性”,不文明与文明既相斥又相叠,呈现为一种文明的模糊地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个体还是由个体集合而成的聚群,都会产生对不文明的排斥,这常常是促使行为转向文明的动因。从这个意义出发,“不文明与文明之间”的概念就可作为公共文明研究的一种解释工具,以表示“不文明”常发生在每个人身边又在时刻改变。
③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语境去审视国人的不文明行为,或可对比有更好理解。长期以来,我们的公共生活处于封闭状态,随着社会逐步走向开放,人们越来越方便地实现出游乃至出境,从而在不同的文化差异中,让不文明现象有了更加鲜活和立体的呈现,映衬出一些人对公共文明的知识匮乏与教养不足。这种境况,让一些人不停遭遇困窘,心生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也未尝不是推动我们走出文明模糊地带的动力。
④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非自今日而始。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人在见到外国人时显得呆里呆气、不知如何自处,与陌生人交往时不会微笑,不讲究礼仪。当年出国留学的学子,不知费了多少功夫,才不让自己在公共生活中显得格格不入。而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在大庭广众下的豪购及狂妄,则暴露出炫富的无知与浅薄。时至今日,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现象虽已有明显改观,但诸如“组团式过马路”这种聚群行为仍然难以根除,“红灯停、绿灯行”的文明规则并没有在一些人的心中落地生根。
⑤公共文明研究所涉及的聚群现象,最早为法国社会学家勒庞所注意,并在《乌合之众》一书中予以解释。勒庞对法国大革命风暴做出了历史性解剖,对席卷当时社会的群体心理进行了精到的心理分析,证明了研究群体心理的重要。公共场所的聚群,是群体现象的一种形态。聚群(也包括网络空间的集合)由个体构成,人们相互间虽不认识但却聚集在一起,可以共同行动但不能持续不散。聚群现象往往伴随着情绪非理性,可能群情高昂,也可能一哄而散、溃不成军,置身其中的个体容易失去个性和理性。聚群的出现和存在有必然性,因为聚群内部具有相互理解、相互解释、相互推动的力量,满足了某种心理需要。例如,“组团式过马路”即体现出典型的不文明行为聚群性,闯红灯过程中大家各自匿名、相互壮胆,又相互依赖而分散责任。
⑥个体是文明的承载者,文明也可视为公共交往对个体修养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公共生活范围的扩大,个体之间的关系组合不断变化,衍生出各类形态的群体。如果从“元”层级上思考个体修养及其后果,个体文明就是公共文明的基础,个体文明的质量决定群体文明的质量。正因如此,“修身”“养性”,是公共文明的基石。
⑦网络时代的公共文明,愈益深入个体及细节,丑陋行为“无人知晓”的心理与观念,正逐步失效。一个人的善恶美丑,随时可能曝光于公共平台,不得不接受审视与评判。有理由相信,互联网技术演进所带来的“透明”,将倒逼不文明行为转向文明。
(选自《人民日报》)
1. 第②段中的“模糊地带”是指( )
A. 个体还是由个体集合而成的不文明的聚群地带。
B. 从历史角度看,我们 公共生活处于封闭状态,所以没有文明模糊地带。
C. 个体或聚群行为在网络文明上呈现不文明与文明既相斥又相叠的过程性。
D. 个体或聚群行为在公共文明上呈现不文明与文明既相斥又相叠的过程性。
2. 以下说法与原文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每个人都会发生“不文明”。 B. 我们走出文明模糊地带有时需要危机感这一动力。
C. 不文明现象是在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呈现出来的。 D. 学会了自处、微笑、礼仪,就不会让自己在公共生活中显得格格不入。
3. 以下逻辑运用和第⑥段画线句逻辑推理相同的一项是( )
A. 红是红玫瑰的本色,刺是红玫瑰的灵魂,有灵魂和本色的玫瑰都有其特有的颜色和刺。
B. 勤学好问是小景 学习之法,小景是班级群体的核心力量,核心力量带动班级整体的学习风气,所以,勤学好问,是班级群体的学习方法。
C. 唱歌是小王的爱好,歌手是全民的歌唱偶像,因此,小王是全民的歌唱偶像。
D. 我身边的人和我都有情感利害关系,你身边的人和你也都有情感利害关系,我的亲朋好友不会告诉我实情,因此,你的亲朋好友也不会告诉你真相。
4. 作者是如何论证“走出文明的模糊地带”这一文明发展愿景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结合“通过整理与分析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公共场所林林总总的行为带有某种‘过程性’,不文明与文明既相斥又相叠”可概括出“公共文明上呈现不文明与文明既相斥又相叠的过程性”;结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个体还是由个体集合而成的聚群,都会产生对不文明的排斥,这常常是促使行为转向文明的动因”可概括出“个体或聚群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综合以上两点可知,“模糊地带”是指“个体或聚群行为在公共文明上呈现不文明与文明既相斥又相叠的过程性”。
A.说法片面;
B.文中没有提及;
C.只提到网络文明。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