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50字。
2023学年第一学期罗南中学八年级语文练习2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27分)
(一)默写(8分)
1.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2.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4.《饮酒》诗中表现陶渊明悠然自得的名句是 , 。
(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10分)
(甲)
___________________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甲诗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唐代杜牧;乙文选自《孟子》,本学期我们还学过的出自该著作的课文有《___________》。(2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对上述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B.乙文将论证范围从政治引向军事,提出作者的治国之道。
C.甲诗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D.乙文把“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多助”与“寡助”两两对比,阐述了观点。
8.甲诗中的“_____________”就是乙文中所说的“天时”,但两文表现的主旨并不相同,甲诗蕴含的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认为,要统一天下,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9分)
赵襄主学御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②于车,人心调③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④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①王子期: 战国时期驾车能手,即王良。②安:安稳。③调: 协调。④诱道: 引导。此处之“道”,同“导”。
9. 解释加点的词。
三易马: (1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而”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和 (2分)
A、俄而与子期逐
B、三易马而三后
C、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D、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12.王子期认为“此君之所以后也”的主要原因是心在于“臣”却不在于“ ”(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除此以外还有两个原因:从注释1我们知道 ,从“俄而”一词我们推测 。(3分)
二、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0分)
苏州园林(选段)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通,是不讲究对称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