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360字。

  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卡,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文字失语”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需重视的社会问题。此前,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豆瓣小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集结了很多受“文字失语”困扰的网友,他们表示自己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表达时过于依赖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一旦离开“梗”就不会说话。比如看到悲伤“很好哭”就脱口而出,遇到失败就“芭比Q了(完蛋了)”,用“内卷”一词就可以概括几乎所有的竞争态势。网友们觉得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被梗塞住了,语言干瘪贫乏,语料库里就那么几个词,没有能力用丰富的语言将所看所思清晰地表达出来,表意能力严重萎缩。久而久之,很多人便成为“语梗”患者。
  ②造成文字失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读书少、与人交流少、写作少、过度依赖电子媒介等。其中对文字表达造成最大冲击甚至导致文字失语的,要属劣质短视频。在重视频轻文字的媒介环境中,直观、可视、娱乐化的短视频在传播中形成压倒性的覆盖,“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就顺手拍下来,没想到居然火了”之类迎合大众猎奇心理的摆拍视频,几乎全面占据了公众阅读和视觉世界。
  ③视频和图像提供的是一种“感觉直观性”,这种“直观”意味着日常的、触手可及的、非抽象的,在“那就是”的感觉直指语法中,事物以自身去明见,这叫“自明性”,可以不需要语言文字;最近比较流行的网络用语“绝绝子”(表示“非常好”)“泰裤辣”(表示“太酷了”)只是一种直观层面的感慨。同样是美,古人用文字来表现:“倾城今始见,倾国昔曾闻。媚眼随羞合,丹唇逐笑分。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美的质感就出来了。文字的功能应该是透过“感觉直观”飞跃到“本质直观”,透视到事物的本质,让事物的深层质感与纹理经由文字呈现出来,从而使人在其中浮想联翩。《文心雕龙》把这种文字境界表达得很透彻: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
  ④麦克卢汉说,字母表使我们的大脑与我们感知到的具象分离。我们天性中就有对具象和形象事物的感知能力,而文字能让我们摆脱这种依赖,与具体的事物形成“间离”,在“间离”中冷静、深刻、可普遍化的思考。比如,大象的力量人们都能看见,从其庞大笨重的身材和粗壮的四肢可以具体感知到,但细微如蚂蚁的力量,你能感知到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蚂蚁的力量能让坚固的大堤崩溃,我们的肉眼根本看不到它们是怎么啃食坚固的大堤的,这就需要诉诸抽象。大江东去,大浪淘沙,卷起千堆雪,巨浪的力量是看得见的,但滴水之力是看不见的,滴水石穿,必须诉诸抽象。狮子的力量形象直观,但我们身体内细菌、病毒的力量呢?总不能都借助显微镜吧!我们必须调用起抽象能力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字失语”是指人们因过于依赖现成的“话”,缺少自己的思考和语言生成,而造成表意能力萎缩的现象。
  B. 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患上失语症,是因为短视频在传播中形成压倒性覆盖,电子媒介对文字表达造成巨大冲击。
  C. 作者引用《文心雕龙》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文字可以呈现事物的深层质感与纹理,使读者在其中浮想联翩。
  D. 人们借助概念、归纳、逻辑、提炼、分类等思维语法,运用抽象能力,超越日常生活的具象,洞见其本质。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中的“梗”与文中“成为‘语梗’患者”的“梗”意思不同。
  B. “媚眼随羞合,丹唇逐笑分”诸如这样诗句美的质感之所以能呈现出来,是因为实现了以自身去明见的功能。
  C. 文字让我们与具体事物“间离”,从而能冷静、深刻、普遍化思考;而劣质短视频却只能让人疏于思考和表达。
  D. “滴水穿石”等表述由抽象思考生成,同时又促进思考,是深层文字思维能力,劣质短视频会破坏这种能力。
  3. 以下内容不适合用来作为第③段论据的一项的是(    )
  A. 香菱夸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也找不出两个字来。”
  B.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嚓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游子的漂泊。
  C.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
  D.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龚自珍期待优秀人物涌现以一扫九州沉闷和迟滞局面的强烈愿望和变革的信心。
  4. 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文字失语”患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5. 有人将唐诗做成可观可听的短视频放在网络平台上,很多名句描绘的场景被制作成了直观的画面,这些唐诗短视频的点击量很大,网友们认为此举有利于唐诗学习。请你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简要说说这种学习方式的弊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越来越多 人觉得患上失语症,是因为短视频……”以偏概全,由原文第二段“造成文字失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读书少、与人交流少、写作少、过度依赖电子媒介等。其中对文字表达造成最大冲击甚至导致文字失语的,要属劣质短视频”可知,短视频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且是“劣质短视频”才是冲击最大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C.“劣质短视频却只能让人疏于思考和表达”错误,由原文第一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左镰
  莫言
  那个手持左镰蹲在树林子割草的少年名叫田奎,是田千亩唯一的儿子。田奎比我大五岁,是我二哥的同班同学。田奎的学习本来比我二哥好,但他不上学了,每天割草。
  村子里有很多孩子割草。但我不愿意跟我姐姐去割草,我愿意去找田奎。
  ①田奎永远在那片树林子里活动。树林子里有几十个坟墓,他就在那些坟墓间转来转去。坟墓上生长着一些低矮枯黄的茅草,还有菅草。田奎蹲着,有时也弯着腰站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