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20字。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4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生活处处都是语文。随意翻开一个日子,细细感受,都有语文的芬芳。你看,你品!
一、品山水之美
1.季羡林说:“越是看习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品山水之美,就从我们看习惯了的母亲河——姚江开始。下面是同学搜集姚江资料时听记下的文字,请完成相应题目。(11分)
姚江,从大岚眠岗山轻yíng ▲ 跳落,在四明群山里欢快流过,而后转入平原,一流进古城余姚,便被层层叠叠的故事和诗章所挤瘦。 ①▲ ,孕大含深,从古至今引发无数文人墨客竞相吟诵,为承载②▲ 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广阔语境。王安石曾挥háo ▲ 写下诗作:
泊姚江
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
唤取仙人来住此,莫教辛苦上层楼。
⑴听记的同学遇到两个不会写的字,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轻yíng ▲ 挥háo ▲
⑵听记的同学没听清楚“①▲ ”处的短语和“承载②▲”的读音,请根据语境选出恰当选项。 ▲ (2分)
A. 秀山丽水 zǎi B. 山清水秀 zài
C.秀山丽水 zài D.山清水秀zǎi
⑶同学觉得文段中“挤瘦”这个词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语境加以赏析。(3分)
▲
⑷《泊姚江》一二句用喻奇特、气势磅礴,描写了余姚大地 ① ▲ 的特点。全诗运用 ② ▲ 手法,不仅道尽余姚的山水之美,也表达了作者 ③ ▲ 。(5分)
2.同学们放眼远望,请完成古诗文填空,领略更多的山水美好。(10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⑴ ▲ ,⑵ ▲ ”(王绩《野望》)的色彩和谐之美;“⑶ ▲ ,⑷ ▲ ”(王维《使至塞上》)的雄浑悲壮之美;“⑸ ▲ ,云生结海楼”的绮丽变化之美;“⑹ ▲ ,隐天蔽日”的高峻雄浑之美;“⑺ ▲ ,⑻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莺燕啼闹之美;“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⑼ ▲ ,⑽ ▲ ”的动静相随之美,文人们用一支支妙笔道出了天地之大美。
3.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2分 )
A.阁,旧指闺房,木兰“出我东阁门”,抒写回家团聚后的自由愉悦心情。
B.庭,专指宫中,诗人喜见“庭中有奇树”,折花赠人,聊表思念。
C.宇,泛指房屋,曹植直陈“狐兔翔我宇”,哀叹家园荒芜、生活困苦。
D.庐,原指陋室,陶渊明自述“结庐在人境”,寻觅喧闹中的一方净土。
二、探仁人之心
(一)名著阅读(6分)
4.同学正在制作《以真实为要素的非虚构作品读书报告》,请你结合阅读体验,完善报告。
(1、3小题各1分,2、4小题各2分)
名著篇名 《昆虫记》 《红星照耀中国》
体裁
科普类观察日记
⑴ ▲
走进真实内容
⑵ ▲ 读此书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因为作者用纪实手法忠实地描绘了中国红色区域的真实情况。例如,作者深入根据地,经过大量访谈,客观记录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让人们了解了他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理解真实内涵
⑶ ▲ 的精神
不屈不挠的精神
体悟叙事视角 法布尔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描述,详细生动地写出了昆虫的特点,读来真实、具体。
⑷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拐角的等待
①一只黑白花纹的老猫,静静地卧在巷子拐角的青砖地上。它的腹部饱满如弓,一副临近生产的样子。午间暖阳下,它微闭着双眼,没有任何欲念,呼吸自然匀称,满足地嗅着墙根处飘来泥土的气息和缝隙里苔藓的清香味。就这样,它放松四肢,身体贴近地面,等待生命的奇迹。
②老猫身边坐着一个戴眼镜的老人。他个子很高,面前一张竹条床板上摆满各种古旧书籍,走近可闻及日照下的淡淡尘土气味。它们的脸貌面色已苍老枯萎,甚至有了残疾。可是,它们很安静、淡定,如一个个修行者,心安即归处。
③老人不看书,他只照看这些书。他希望自己能改变这些旧书的命运。这些老书,像他一样,年轻过,风光过,被人宠过,爱过。一度,它们被人没日没夜地翻阅,那情景像夏天的一场雨,下得淋漓尽致,雨水哗哗地渗透进大地。时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