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450字。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考前押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12月,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教授注意到,作为城市化过程中衍生的一种新现象,“断亲”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青年人身上。
“断亲”指的是基于血缘联结的亲戚关系逐渐淡化。一些“90后”“00后”越来越疏于与亲戚产生情感联系的一种现象。“断亲”主要表现为“基本不走亲戚”,而非正式断绝亲戚关系。相关调查显示,越是年纪大的人,与亲戚之间的联系越频繁,关系越密切,越是年轻人,“断亲”现象也就越普遍。
那么“断亲”背后,中国家庭亲缘关系究竟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过去中国社会以扩大家庭为主,亲缘关系较为紧密。由于交通信息相对闭塞,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相对有限,生产生活及情感所需的信任关系和互助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各种亲戚关系。因而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戚是最可靠和稳定的社会关系。
进入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性的社会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再加上现代社会中血缘亲朋因拆迁、借贷、财产继承、家庭攀比等造成的心态失衡,亲缘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超越“利益链接”的比重。因此,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重大变迁中,亲戚关系式微是一种客观社会事实。
“内卷”环境加剧“00后”的独生子女常年游走于各种课堂之中。他们从小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特别是大城市中的青少年学生,几乎从小就周旋于各类培训班。休闲生活被极大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久而久之,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亲戚“不在场”或被同学所替代,致使“断亲”成为必然。
城市化与社会流动造成居住地分离。中国开启城镇化进程后,有超6亿人口陆续从乡村迁移到城市。其中超过2亿人口实现跨省市居住流动。远距离流动造成兄弟姐妹分别居住在不同城市的现象。家庭成员居住分离,使他们的下一代从小缺乏对亲戚的亲密接触与频繁交往,亦加速青年世代“断亲”行为。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小家庭独立自主性增强,对传统社会相对紧密的亲戚关系冲击较大。市场经济下的银行贷款和国家先后推动的全民医保、社保,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及大学内各种奖学金、困难补贴、勤工助学等方式,让很多家庭可以不再通过亲戚网络来获得生存和发展资料。这种因经济独立而带来的安全感和衣食无忧的生活方式,直接冲淡新世代青年群体对亲戚之间礼物馈赠的渴求,并在情感上也降低了对亲戚的心理需要,青年世代“断亲”变得自然而然。
互联网时代的青年生活方式更加原子化。生活方式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00后”时代的日常生活,因互联网而改变,也都在互联网中实现。特别是随着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广大的乡村地区也基本上实现网络覆盖,乡村孩子与城里孩子共享同一个互联网世界。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人与人”的生活方式,走亲访友这种长辈坚持的社交方式,已经被青年群体逐渐放弃。“断亲”现象因“网络原住民”沉溺虚拟生活方式的陌生人社交,在现实中不断上演。
【节选自胡小武《“断亲”背后的亲缘关系重构》《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6期】
材料二:
青年群体“断亲”之后,中国人的亲缘关系将会走向何处?
中国人向来重视情谊,这体现在乡野、市井、家国,在一切人与人产生联系的场景之中。也正因这份对情感的重视,类似亲缘关系、师生关系、邻里关系变淡等话题才屡屡引发热议。理性观之,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深层次变革。各种人际关系都面临着重新磨合调整再建构的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亲人拉起微信群,邻里之间相约露营、小区住户在抗疫期间彼此关照,这些都展现出了中国社会文化始终不变的精神内核。
B.现代社会的“断亲”现象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了青年人身上。学缘关系也逐渐取代血缘关系,成了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C.当如今的青年人有朝一日成了家长,这些包含有“亲缘唤醒”功能的心理期盼自然就会让他们慢慢络。
D.传统中国社会常需要依赖亲戚关系取得互助资源,如今人们获得资源的方式更多元,这也成了青年世代“断亲”的原因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断亲”现象可以说是传统社会迈向现代化社会过程中的一种衍生现象。
B.材料一对“断亲”抱以一种明显的忧虑,相较而言,材料二的态度更客观理性。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断亲”的问题,但是两者的侧重点有区别。
D.虽然互联网让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更原子化,但它其实也可以被用来维护亲情。
3.下列选项中,最贴合材料一观点的论据是( )
A.台湾青年演员魏晖倪因为工作留在北京过年,除了为自己备好“一解舌尖上乡愁”的年夜饭,更与岛内家人早早约好“云上”围炉、拜年。
B.在温州农村,婚礼习俗也越来越有文化味了——文化礼堂里张贴着喜字,披挂着红纱,父母致辞叮嘱传承家训家风,全村乡亲踊跃观礼贺喜。
C.“今年读书父母终于不用再帮我向亲戚借钱了。”来自千岛湖的学生戴建征接过杭州福彩中心的5000元助学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D.湖南多家教育类相关上市公司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免费开放在线课程,助力“云课堂”的搭建,保障学生在家学习质量。
4.中国人一直都看重“同窗”情谊学缘关系。请参照材料一的角度分析学缘关系在中国社会非常重要的缘由。
5.在讨论当下青年人的“断亲”现象时,有人说如今的小青年都厌烦亲戚,就是因为现在的青年人普遍都很自私,对亲情很淡漠。这样的说法不合事实,结合材料进行反驳。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迁发愤
郭沫若
那是汉武帝天汉四年的正月。有一天司马迁正在书房里席地而坐,埋着头写着他的《史记》的最后一篇《自叙传》的时候,他的外孙杨恽,一个十三四岁的童子,进来匐着向他报告:
“任少卿先生来了。”
司马迁把头抬了起来,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回答了一句:“你把他引进来罢。”连声音也和妇人的相仿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