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210字。
江西省赣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顶: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普通人也具有类似于艺术家或设计师的创意思维。不过,要把它变成艺术呈现出来是有技术门槛的。但随着人工智能(A1)绘画工具的出现,输入我们设定的提示词,无论写实还是抽象,就能生成相应的图像,使各种风格的艺术产品瞬间量产。所以,对于艺术创作来说,AI绘画工具的诞生和不断发展可使创作者本人不必为得到某种风格效果而必须掌握某种艺术技巧。如此,艺术家的艺术、身份和艺术教育就将面临巨大困境和挑战。
在传统训练和创作体系中,为达到既定的艺术效果,艺术家须执着于技巧的训练和完善,而AI已使许多艺术效果不必经由技巧训练便可达成。建立在习得经验基础上的“艺术创造”,对人工智能而言,就是一个数据、运算和生成的问题。在AI成为创意工具之后,创造性活动不再需要大量脑力、体力和时间,艺术创作变得简单可行。当“人人都是艺术家”之后,曾经意义上的艺术家的艺术该当何为呢?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电脑已开始向人类的想象力、审美层面延伸,在音乐、美术、设计、电影等广泛艺术创造领域发挥过去只能由人发挥的作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工具意义上的技术进步,其大语言模型正在不断深入到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中枢,如果我们承认艺术家艺术创造的主体性价值,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创造的主体将由“人”变为“人和高度智能化的拟人”的结合,那创造艺术的艺术家又是谁呢?
在艺术教育层面,面对人工智能,艺术院校教什么、怎么教将面临巨大挑战。人工智能已成为艺术创作的一个有力工具,然而这种人脑与人工智能的捆绑很容易造成人脑“搭便车”现象,从而导致大脑创造力的退化。相对于大学,艺术职业教育在这方面碰到的挑战越发明显。以往注重技巧能力培养,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艺术职业教育中教授的插图、建模、设计软件操作等职业技能,更多可使用人工智能来完成,未来职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前途都必须重新思考。以往更强调应用能力的职业教育,或许符合手工或机械化大生产的要求,却不一定符合智能时代的要求。当大家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那些具有一定重复性的某种技艺技巧,或许已经远远落伍。 (摘编自周博《人工智能:带给艺术的困境与挑战》)
材料二:
创造性不是艺术家和作家的专属,而是人类认知的一个基本方面。在艺术和设计领域,人类往往是通过所谓的灵感进行创作,而AI绘画工具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识别出人类可能忽略或根本意识不到的模式或联系。用AI进行艺术创作,是关于数据、算法和编程的创造性表达,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AI成为创意工具之后,艺术创作就变得简单可行,从而导致人类大脑创造力的退化。
B.在复现古代壁画风貌上,具备特定工作流程的AI图像修复技术比手工修复技术效率更高。
C.周博认为,AI的诞生和不断发展,给艺术家的艺术、身份等会带来巨大的困境和挑战。
D.李世奇认为,AI绘画工具强大的深度学习能力给艺术生产带来了更多创新和可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传统训练和创作体系中,执着于技巧训练和完善才可以达到既定的艺术效果,然而人工智能则不必经由技巧训练便可达成许多的艺术效果。
B.AI要画出有个性化笔墨的山水画,先要形成存世山水画的有体系的庞大数据集,再用山水画审美特征训练AI,并与AI绘画工具协作。
C.用算法提取《论语》所有文字总体特征,包括词频、句子结构、情感表达等,再训练一个AI模型,它就能辨出哪些章节是孔子写的,哪些是弟子写的。
D.未来人工智能不仅在艺术方面或许可以挑战人类想象中的极限和可能,在其他领域,如经济、军事、交通,或许同样也可以挑战人类想象中的极限和可能。
3.下列“图”与“文”构成的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图1)用数据标记王羲之的存世墨迹,让人工智能学习他的笔法节奏、结构疏密,可以“写”出带有王羲之韵味的“书法”。
B.(图2)这是名为“铜几”的人工自然家具,人工自然家具是指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和精密数字制造技术创造的新中式家具。
C.(图3)通过训练机器人模拟人类的社交行为,输入各种情境指令,它可以在特定环境中与人进行口语交流,适应社交环境。
D.(图4)通过训练人工智能分门别类地学习苗族纹样的视觉特征,制作出若干人工智能小模型,可生成特定品类的苗族纹样。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材料二中人工智能给艺术带来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向导 孙犁
11月“反扫荡”。我当了机关里的一个小组长,村长给我们分配了向导,指示了打游击的地势。别的组都集合起来出发了,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看看太阳就要下山,很是着急。我跑向村长家去,在山坡上一家门口遇见他。村长也是跑得呼哧呼哧,看见我就笑着说:
“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怎么搞的呀?村长!”我急了,“女的能办事吗?”
村长笑着,“一样能完成任务,是一个女自卫队的队员!”
“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我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