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890字。
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当代生活中,传统艺术经常会让人觉得遥远隔膜、难以欣赏,即便故宫的展览经常排起长长的队伍,也改变不了多数观众是慕名而去、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实。
所以专门研究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的学者,实际上是“大众”与那些千百年前艺术文化之间的非常重要的桥梁。他们的解读、阐释,可以帮我们更好地欣赏它们的美,理解它们内在的精神。
我们采访了曾写下《南画十六观》《中国美学十五讲》等书的朱良志教授,听他讲怎么看待中国传统美学,以及传统与当代的关系。
新京报:中国艺术重视内在超越和精神气质的传达,为什么中国可以形成这样独特的艺术理念?
朱良志:这里面有观念的演进、思想的发展,也有内在的因缘。在先秦时期,道家一经出现,就具有所谓“反知识”的倾向,思考文明累积本身的负面作用。东汉末年,佛学传入中国,与道家思想结合,更重视人内在心灵的体验,“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立文字”成为重要的思想发展方向。
中国哲学与西方有很大差异。中国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成人之学”,是提升人的生命境界的学问。人的品格的提升,有时比获取知识更重要。而知识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提升人格境界。比如魏晋的清谈,知识分子通过对存在价值的辨析,寻找永恒的意义。他们品评人物气象,追求“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那种精神气韵和风格,其实是确立人本身的精神价值。魏晋时期对中国后来的艺术影响很大,带有思想解放性质。嵇康、陶渊明身上都具有反对既成秩序、强调个体生命价值的成分。
新京报:在历史上,中国艺术精神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的。为什么在唐宋之后,中国人越来越重视心性?
朱良志:从艺术哲学发展的大方向来看,中国艺术从注重外在形式到内在觉悟,强调心灵的体验,这个转换是在中唐以后开始的。
人们荡去了传统社会赋予人的外在物质、地位、高下尊卑的概念,以及附着的秩序,使人变得更从容。以元代倪瓒的画作《容膝斋》为例,这幅画画的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审容膝之易安”的语意,所传递的育无定人生命的有限性,人存在的局促,生命的困境,无论你握有怎样的物质,相对于广阔大地、绵延时空,都是非常渺小的。但是若能从物质的握有、从知识的葛藤中透出,浑然与天地共体,与天地同流,有限中就会有无限,你就可能有纵肆逍遥的心灵腾挪。中国哲学讲的“万物皆备于我”的精神,讲“具备万物,横绝太空”的精神跃迁,就是如此。从欲望角度来讲,人无所不在有限之中,如果我们荡涤这种目的性、功利性,人就可以变得自由。苏轼说,“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就是这个道理。
新京报:了解传统艺术精神,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变今人?
朱良志:我们现在虽然科技发达了,分享信息、知识的途径和能力变得非常强大,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一定上升。因为知识越来越短、平、快,让我们没有更多时间思考,抽象思维能力在退化。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通过看手机、多旅行来涨知识,因为思考少,我们辨别知识的能力下降,创造新的知识机能钝化。现在人们交流的手段真是太多了,我们反而感到可以交流的东西变少了。
学习传统艺术精神,可以陶冶我们的趣味,安定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生活,促进我们的思想。艺术的熏染,对艺术本身的深入思考,也可以促进我们了解存在的价值,自己亲自去写、画、听,脚步频繁踏入博物馆的门,分享艺术,也会更好地欣赏生活,更好地面对山河大地。
(改编自新京报《对话朱良志:传统艺术和现代人有什么关系?》)
材料二:
访谈是调查员同调查对象面对面互动的过程,双方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访谈的进程与结果。因此,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并在访谈中讲究访谈技巧。这包括:(1)访谈前要尽量做好准备工作,对访谈的主题及它所包含、涉及的问题作尽可能充分的思考,以备向调查对象提出所要了解的问题。(2)事先通知调查对象,约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3)尽可能多地了解调查对象的身份、生活背景及其与所调查问题的关系等情况,以使访谈时发问得体。(4)一般来说要提前到场,在约定的地点等候调查对象;如果去调查对象的家庭或工作地点则要准时。(5)从调查对象手中操办的、关心的事情谈起,逐渐引入正题,以与调查对象建立起良好关系。(6)从简单问题入手,启发调查对象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7)控制话题,避免谈话离题太远。在对方谈话离题时,要善意地、巧妙地扭转他的话题。(8)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始终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尊敬调查对象。注意使用合适的谈话方式,包括姿势、语气、表情,使对方觉得调查员是在认真听他讲话。(9)对重要问题可以用不同方式重复提问,重复对方关于此问题的回答,看其是否肯定此说法。(10)调查员应对所问问题持中立态度,不能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也不能作引导性提问。(11)经调查对象同意后进行记录。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6页)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众愿意去参观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展览,却又往往不明作品内在精神。
B. 中国传统艺术理念与西方艺术有较大差异,这与传统艺术土壤有关系。
C. 中国哲学被称为“成人哲学”,是因为其博大精深,未成年人难以理解。
D. 中国传统艺术有让人超脱于物质欲望、体验精神世界的无限性的作用。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研究传统艺术的学者的著作,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感知传统艺术的美。
B. 道家具有“反知识”的倾向,表明道家在文明进程中主要起到阻碍作用。
C. 《容膝斋》画作表达的是虽然物质环境简陋,但因心灵自由而觉“易安”。
D. 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主要不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而在于提升生命境界。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国艺术重视心性”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北宋张择端风俗画作《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汴京当年的繁华景象。
B. 南宋李迪写实画作《猎犬图》刻画细腻入微,猎犬细毛脚爪清晰可见。
C. 清代邹一桂《百花图卷》技巧精湛,用笔细腻,朵朵花卉皆栩栩如生。
D. 清代郑板桥《竹石》中的修竹屹立于破岩之中,清雅秀拔,坚韧不屈。
4. 请概括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内在体悟、强调心灵体验的主要原因。
5. 请简要分析《新京报》本次访谈的成功之处。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哦,香雪(节选)
铁凝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