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4540字。

  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更为熟悉的称呼是“大科学装置”,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其由国家统筹布局,依托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面向社会开放共享,是为高水平研究活动提供长期运行服务、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公共设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科学装置”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自诞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经济体便将其建设作为提升本国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我国“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加速布局期。
  总的来看,我国的“大科学装置”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专用研究设施类,是为特定学科或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目标而建设的研究装置,有明确具体的科学目标,追求国际基础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依托设施开展的研究内容、科学用户群体也比较特定、集中,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等。
  二是公共实验设施类,是为多学科或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提供服务的研究装置,为多个领域的不特定大量用户提供实验平台和测试手段,为相关基础科学研究及其应用提供关键支撑,追求满足用户需求、服务全面完整,如上海光源、中国散裂中子源、强磁场实验装置等。
  三是公益基础设施类,是为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服务,属于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性设施,主要满足国家和公众需求,如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长短波授时系统、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等。
  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统计显示,当前长三角已建成“大科学装置”23处,其中上海市10处,江苏省10处,安徽省3处,主要为专用研究设施类和公共实验设施类“大科学装置”。
  (节选自《“大科学装置”助力长三角打造科创高地》,上海华略智库,2022年11月29日)
  材料二:
  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原创性、颠覆性创新,必须依靠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同样大科学时代离不开先进的科学装置,现在没有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很多科学基础的研究很难突破。在基础性的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大科学装置”是国家公共设施,所以它由国家统筹布局,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B. 专用研究设施类的“大科学装置”有明确具体的科学目标,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C. “大科学装置”可以汇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一起进行科学研究,聚焦解决大科学问题。
  D. 我国对于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的建设要比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经济体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大科学装置”建设始于上世纪60年代,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的组成部分。
  B. 大科学装置发挥集群效应,不仅是要聚焦一流的科学家们合作,还要加强研究手段的合作。
  C. “大科学装置”是基础研究工作的一种条件支撑,也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D. 发达国家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大科学装置”的建设。
  3. 下列选项不能证明“大科学装置”重要的一项是(   )
  A. 自“大科学装置”诞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经济体便将其建设作为提升本国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B. 从世界来看,1970年以来利用大科学装置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越来越高,从1970年到1990年是40%,1991年到2010年是48%,2010年以后高达57%。
  C. 今年8月,国家发布的《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着力构建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谋划筹建一批前沿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D. 2005年之前我国的大科学装置是单点建设,到“十一五”才成规模化建设,有顶层设计的推进建设。我国目前已经建成、在建的大科学装置将近60个。
  4. 根据材料一,给材料中的“大科学装置”下一个定义。
  5. 习总书记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以大科学装置推动创新发展,实现科技强国?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因为……所以……”强加因果,原文“其由国家统筹布局,依托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句子之间不 因果关系。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大科学装置’……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偷换概念,材料二第一段原文是“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原文是“基础研究”,选项换成了“大科学装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彭德怀印象
  【美】埃德加•斯诺[注]
  彭德怀的“赤匪”生涯始于近十年前。当时,在家有“三妻四妾”的军阀何键的国民党军队中,他领导了一次起义。彭德怀出身行伍,先在湖南军校受训,后在南昌的另一所军校学习。毕业后,他很快显示出卓越的才干,迅速得到晋升,1927年,28岁的他就已担任旅长,是湘军中著名的“自由派”军官,因为他真的会跟士兵委员会商议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