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100字。

  开拓宇宙和人类思想的边疆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文中介绍的宇宙知识,梳理逻辑顺序。
  2.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体会严密的论辩逻辑。
  3.辩证地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梳理知识和逻辑框架,辩证地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学
  (一)
  【导入设计一】
  如果你有想过时空旅行,很简单,你只要抬头仰望天空就可以了。你所看到的每一缕星光,都是遥远过去的每一个瞬间。
  这是因为宇宙中的恒星,星系都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即便其中最近的那些,它们发出的光要抵达地球,也需要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年的时间。
  毫无疑问,宇宙浩渺无垠。但是,宇宙究竟有多大?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或许并不清楚。宇宙的大小是天体物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或许也是一个永远都得不到答案的问题,但这一点并不妨碍科学家们不断去做出尝试。
  【导入设计二】
  电影《流浪地球》的火爆,带来了一场势头猛进的科幻热潮。立在地球之上,仰望星空,我们无不充满着对那浩瀚宇宙的憧憬和向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宇宙的边疆》。
  (二)任务驱动
  1.作者介绍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写作背景
  1976年,卡尔•萨根作为“海盗”号着陆舱的解说员,第一次随人类的宇宙飞船着陆在另外一个行星上,全球为之喝彩。为此,他和“海盗”号资料分析及探索计划处处长一起制作了科教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这部电视片创造了美国公众电视网最高收视率,60多个国家的2亿观众观看了这部片子。同时,他还出版了与电视片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宇宙宏大的背景下,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叙宇宙的形成,列举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3.层次结构
  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
  第一部分(第1~7段),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标志性的语言——“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第二部分(第8~10段),介绍星系(星系群、子星系、银河系)。标志性的语言——“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家所通称的‘本星系群’”,“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第三部分(第11~14段),介绍恒星。标志性的语言——“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
  第四部分(第15~16段),介绍太阳系和行星。标志性的语言——“我们现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