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50字。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
Ⅰ 阅读(共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10分)
真实的意见不等于正确
①再也没有过去那种单向输入的写作方式了。在信息不发达的过去,作品只要见诸报刊,作者也就大功告成。那时候作者只管“生产”不管“销售”,不需要也不想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在作者的想象里,文字会被很多人阅读,情感会引发大多数人共鸣,才华理所当然地被人接受。就像没有完善的商业社会,强势的是生产方,弱势的是消费者。消费者纵有千言万语也找不到表达的渠道,只能咽一口唾液,强行消化自己的情绪。由于意见无法反馈,或者朋友出于礼貌只反馈好听的,作者因此而无法准确地评估自己的写作,于是置身于想象的世界,对所写的每个字都珍爱有加,信心百倍。
②可是,今天的情况大不同了。因为网络的通畅、表达的便利,任何一个写作者都将面临读者的真实意见。也就是说过去因技术原因造成的单向输入,现在变成了便利的双向输入,读者影响创作的概率越来越高。这对创作来讲是好事抑或是不太好的事?各有说法。某些美国电视剧率先让观众参与创作,他们一边拍摄一边听取观众意见,然后再让编剧按照大多数观众的选择演绎故事、塑造人物。这种创作方法曾引起我的关注,并相信它是拯救写作的最佳方式。我之所以推崇此法,是因为坚信作品是拿来读的,而读者是有智慧的,尤其大多数读者达成共识的选择那一定是正确的选择。是的,我天然地具备从众心理,无条件地崇拜大多数。
③然而,似乎不对,好像哪里出了状况。为什么创作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什么作品的结尾总是大同小异?为什么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总是那么近似?为什么情节除了反转还是反转直至永远反转?如果对这些问题稍加研究,你就会发现审美是有套路的,也就是“审美集体无意识”。当我们看一部主人公遇险的作品时,总是希望他(她)安然无恙;当我们看一部婚姻危机的作品时,总是希望他们不要感情破裂抑或能够破镜重圆……这种近似的心理期待就是“审美集体无意识”。当这种无意识被作者过度重视,那作品的同质化自然就不可避免。
④所以,便利的“双向输入”不一定都是好事,假如作者不稍加警惕,就很容易落入写作的套路。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写得好的套路作品,更有许多写得不落俗套的伟大作品,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卡夫卡的《变形记》、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汉德克的《骂观众》等等。当然,即便贵为名著,也仍然有网友(他们不一定读过作品,所以不能称为读者)在网上狂喷,说某某作品读不懂,是伪名著。如果这些作者还活着,那他们听到了这些意见后,会不会因为怕喷而改变创作的路数呢?
⑤真实的意见不等于正确的意见。我们必须承认写作是一门专业,它需要专业的训练和长期的感悟与坚持。当大家都把写作当成没有门槛的手艺时,作家的定力便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维克多??雨果说“作家的固执,或许是他成长的一种方式。”我想,这也就是雨果之所以称为雨果的原因。当然,作家也不会围执己见到无视真实而有价值的意见.聪明的读者一定能从优秀的作品中看到自己闪烁着光芒的输出。
1.对于“单向输入的写作方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单向输入的写作只有作者对读者的输入,读者是被动接受的。
B.单向输入的作品只要在报刊上发表,作者就会功成名就。
C.单向输入的写作,作者居强势地位,读者难找到反馈的途径。
D.单向输入的作品缺乏真实的反馈,就难以准确评估自己作品。
2.关于“便利的‘双向输入’不一定都是好事”的理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3分)( )
A.它没有吸收广大读者的智慧和共识。
B.它会让作者受“审美集体无意识”的影响
C.它可能让文学作品产生同质化的倾向。
D.它会影响不落俗套的伟大文学的诞生。
3.阅读第⑤段,说说作家该如何对待真实的意见。(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20分)
时间的艺术
曹国琪
①有种说法,0.1秒决定了短跑冠军,1秒之内决定了灾难面前的生死时速,1分钟的懊悔可能是错过了一次航班,1小时的表现可以获取心仪女孩的芳心,如要做成一件像样的事,没有一年半载难以实现。
②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意在强调读书对人的塑造作用。同样的逻辑,我们也可以说,“人就是他所走过的路。”是时间铺设了这条漫长的路。在漫长的时间里,你变得善良温柔;在时间里,你变得多愁善感;在时间里,你气宇轩昂……时间是女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