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980字。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2024.1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七大题,20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学号、学校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指定的位置。
  3.所有答案全部做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收答题卷,试卷请自行保存。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第 I 卷  阅读(共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10分)
  闻过则喜
  ①有位博主讲了一个故事。有次她在家吃饭,有道菜她吃了一口就说:“菜做咸了。”妈妈很惊讶,因为配料跟平时加的量一样。然后两个人就开始找原因。最后发现,新买的酱油比之前的咸很多。
  ②但令她奇怪的是,有网友喷她,“不尊重妈妈的劳动成果”。博主无法理解,自己的直言并没有让妈妈生气,而且找到原因之后,妈妈也很开心。但是为什么在某些人眼里就变成“不尊重妈妈”“伤害妈妈自尊”?
  ③其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人。自己某件事做得不好,是不准别人说的。哪怕你帮他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你提了,就是不尊重他,就是伤了他的面子。你批评对方的方案,对方认为你在针对他,马上开始反驳你。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不稳定的高自尊。意思是一个人把自尊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一旦感觉别人说他不好,对他不恭,就会失衡,就要千方百计地找回来。他们永不知错,永不认错。这样的人不仅很难成长,抗挫折的能力也异常脆弱。
  ④在《恰如其分的自尊》一书中,作者指出,不稳定的高自尊人格的形成往往与自身经历和生活环境有关。例如,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学校教育经历等都会对个人的自尊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受到批评、指责或忽视,就可能导致其自尊水平较低,缺乏自信心和价值感。个人心理防御机制也会影响自尊。当一个人面临挫折、失败或负面评价时,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可能会采取一些心理防御机制,如否认、投射、退缩等。他们通过高度的自尊来掩饰内心的脆弱和不安全感,导致个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过度的自我保护和防御行为。这些防御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自尊受到的冲击,但也可能导致个人无法正视自己的问题,进一步削弱自尊的稳定性。它还与一个人的社交压力有关。很多名人可能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而过度强调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这种虚假的自尊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的,一旦遇到挫折或批评,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严重打击。
  ⑤有个编剧朋友也讲过自己的一个故事。他有一次写剧本,写得非常投入,被自己笔下的人物感动得稀里哗啦。交稿之后,整整一周都沉浸在快乐中,本来以为会迎来甲方的夸赞。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对方的一顿痛批,他整个人都傻了。会议室这么多人,他又尴尬又羞愧,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不得不忍着。忍着忍着,他听进去了两句批评,突然觉得对方说得有点道理。他开始以审视的角度,跟着编审的思路一起捋了后半部分的剧本,发现这位编审的批评全是对的。他这才明白,剧本确实有问题,感觉被侮辱完全是自尊心作祟。一年多后,他的剧本大火,单集稿酬翻了一番。
  ⑥他说:一个人把过度的自尊放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是一种高级进化的本领。正是他放下了过度的自尊,听取了编审老师的意见,才有了自己事业上的进步和飞跃。法国作家尤瑟纳尔讲:如果一直把面子看得比天大,那只能困在原地,寸步难行。而那些真正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拥有一颗开放的心,他们不畏外界评价,勇于接纳他人的见解,以此不断精进自我。
  ⑦中国古人常说:闻过则喜。那些真正愿意指出你问题的人,是你人生中的贵人。学会把人和事分开看待,不让过度的自尊左右自己的情绪,从而专注于事情本身,不分散精力,把所有问题都视为完善自己的机会。这才是一个人真正应该拥有的认知和格局。
  1.对于“不稳定的高自尊”的表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己做得不好,别人提了意见,就觉得伤了自己的面子。
  B.受到他人批评后,会认为自己被针对,马上就开始反驳。
  C.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听到他人的评价就会失衡。
  D.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抗击挫折的能力异常脆弱。
  2.对于“不稳定的高自尊”的产生原因,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常受到批评、指责或忽视的成长环境,易使自尊水平低。
  B.心理防御机制导致无法正视自己,加重了自尊的不稳定性。
  C.名气越大,社交压力就越大,越容易产生不稳定的高自尊。
  D.为获得认可而过度强调自己的能力,容易造成虚假的自尊。
  3.阅读本文,说说怎样才能做到“闻过则喜”?请简要概括。(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20分)
  我走过你走过的路
  ①我认识一位文友,她特别喜欢去各地旅行,尤其喜欢到一些作家的故居走一走。有一次,她去了萧红故居,把拍到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里,附了一句话:“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我给她留言:“算!两个敏感多才的女子,超越了时间之限,在同一个空间相逢。”
  ②“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这句话出自一首流行的歌,这样的歌词击中了很多人的心。人生在世,我们会与很多人相逢。除了现实意义上的相逢,还有这种心理意义上的相逢。这种相逢,有时比现实中的相逢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记。现实中的相逢,很多都是擦肩错过,不留痕迹。而这种相逢,完全是心灵的回响, 一定是惊动或者震撼到心灵,才会心有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