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10字。

  2023-2024学年(上)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
  初二语文试题
  (分数: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应用(30分)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问题。
  ①《诗经》中的生物是周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周人丰富的感情和希望,凝结着那个时代的记忆,是周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观照对象,是我们今天认识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②《诗经》中的生物是周代文化的物质载体,_____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成为周人思想感情的引发者、传递者与承担者。《诗经》中的很多诗看似在_____生物,实则_____深情,这万千生灵是诗人情感_____的媒介。《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A】前后约五百年时间【B】那个时代初迎中华文明的曙光【C】周人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保留着原始初民的思维特征【D】《周易》的形成正说明这一特点。
  ③狩猎勇士、执酒君子、没落贵族……《诗经》中这些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得益于多种生物的运用。以生物作比起兴引发周人的情绪,为人物的情感抒发服务,也影响着《诗经》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周人“借物抒情”的思维方式使诗人绘声绘色地表达自我感情的同时,在客观上又汇集了各种生物,使《诗经》变成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生物世界,这就是孔子说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承载(zài) B.凝(níng)结 C.曙光(shǔ) D.琳琅(liáng)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抒发    内蕴    铺叙    寄托
  B.寄托    铺叙    内蕴    抒发
  C.寄托    内蕴    铺叙    抒发
  D.抒发    铺叙    内蕴    寄托
  3.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是
  《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A】前后约五百年时间【B】那个时代初迎中华文明的曙光【C】周人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保留着原始初民的思维特征【D】《周易》的形成正说明这一特点。
  A., B., C.。 D.,
  4.将“《周易》的‘立象以尽意’是原始象征性思维的表现,那么这种思维笼罩下产生的《诗经》借用物象来表情达意也是历史的必然”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第②段开头 B.第②段结尾 C.第③段开头 D.第③段结尾
  5.名著阅读。(8分)
  【甲】他为我开列了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他答应让我骑马到保安去,并且给我安排好第二天早晨就动身,因为我可以跟着回到临时首都去的一部分通讯部队同行。他同意打一个电报给他们,告诉他们我就要来到。
  【乙】“传说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苏区。”……“虽然他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他的妹妹很像他,个子高大,是个大脚女人。她领导红军作战——还亲自背伤员。他的妻子也是如此。”
  (1)这两段文字都选自                   ,【甲】文中的“他”指的是                   ;【乙】文中的“他”指的是                   。
  (2)请结合作品,概括出“我”对【甲】文“他”的整体印象。
  6.综合性学习(8分)
  材料一:社会要加强“诚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谴责并作出相应惩罚。我们每个人要树立诚信意识,多进行自我反省,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信”的标准。
  材料二:有关“诚信”的成语典故:商鞅立木、烽火戏诸侯、曾子烹彘、一诺千金…
  材料三:八年级在开展“共建诚信学校”的活动中,进行了“诚信”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校园中“诚信”情况调查统计表(抽查人数:50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