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880字。

  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初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鲁迅的散文抒情性浓郁,具有能穿透岁月的美感力量。在那夜气如磐的年代里,鲁迅用他的文章表达对革命者和先驱们的崇仰与缅怀,寄托自己对未来的热烈向往。
  深化思绪于曲折的层次中,让思绪在曲折的逻辑中出奇制胜地推演,这是鲁迅散文抒情的主要特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在“说(写)”还是“不说(不写)”之间徘徊,往返起伏。这构成了整篇文章内在的心理线索,也形成了“文气”的跌宕。鲁迅的内心始终交织着两种情感欲求:一方面是情感喷发的冲动,另一方面却是克制激情的欲求。正是这情感的喷发和反抑的内在冲突所形成的张力,赋予了鲁迅情感表达形式上一波三折的曲折性。如第一节所显示的:将欲发,又觉“无话可说”;仿佛已是“痛定之后”,却因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平添阵阵“悲凉”;决心显示“最大哀痛”,又顾及于“非人间”的“快意”;直至无可逃遁,才拼将一腔悲痛,全数掷出,化作灵前至哀至烈的声声哭诉。情感的热流与冷流交错对流,汇合成了心灵的大颤动。
  将感情渗入叙事,在极平静的叙述中,表现出最强烈的感情是鲁迅散文抒情的又一个特点。他并没有身临其境,却能以雄辩的细节,描绘出现场感,把节制的情感释放出来。这就把新闻报道的摘录变成了中国历史家所强调的“实录”,变成了春秋笔法的“寓褒贬”,没有直接的判断,义愤尽在叙述之中。极强烈的情感包裹沉淀在极严峻冷静的写实中,出之以中国气派的简洁凝练,也就构成了鲁迅前期作品所特有的美学风格。它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艰难和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道路的艰难。
  鲁迅还善于运用多样的抒情手段,形成丰富多变的抒情风格。他的情感,有时如火山奔突,瀑布直流;有时如清泉流水,细波微澜;有时又如深山幽谷,沉郁顿挫。如果说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汪洋恣肆的激怒与哀痛,形成了诗意汹涌的感情波涛;那么,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却把那动人心魄的感情力量蕴藉在心,出之于笔端的,是深沉的纪实。这虽然是由于环境所迫,但也正显示了鲁迅散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的风格的完全形成。
  “心事浩茫连广宇”,鲁迅的感情并非个人一已的私情,而是人民大众的感情,革命斗争的激情。它不仅是一个伟大心灵的激越呼喊,而且显示着时代历史前进的足音。“五四”以后,中国文坛上的散文作家,或叙写个人凄寂飘零的感怀,或抒发自己愤激郁闷的情思,思想境界不够广远。因此,鲁迅的散文总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
  (取材于李泽厚、钱理群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写文章削尽冗繁,洗却铅华,达到大朴的境界才是艺术的极致。简洁是大朴的必要条件,是通往大朴境界的桥梁。鲁迅散文的简洁不仅表现在文字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作品的思想容量上。一篇千字散文不仅是感情的浓缩,更是哲理的升华。他总是用思想家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并且把自己的真知灼见融贯在诗意的艺术图景中。
  鲁迅最善于从平凡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深邃的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情感喷发与克制激情的矛盾,形成了鲁迅散文情感表达的曲折性、层次性。
  B.鲁迅把新闻报道的摘录变成史家所强调的实录,目的是为了直接抒发感情。
  C.读鲁迅的散文,可以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艰难。
  D.鲁迅的散文能洞幽察微,化平凡为神奇,可谓“举类迩而见义远”。
  2.下列表述不属于鲁迅散文“将感情渗人叙事”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多次强调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B.《记念刘和珍君》中叙述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等人遇害的细节。
  C.《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回忆柔石设立朝华社,和女性一同走路等往事。
  D.《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作者谈到冯铿女士时说“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围绕鲁迅散文的特点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
  B.两则材料都列举了鲁迅本人的作品来论证相关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C,材料一将“五四”以后文坛上其他作家与鲁迅作对比,意在说明抒情手段应该多样化。
  D材料二从文字风格、思想容量、表现手法等角度论述了鲁迅散文大朴的境界。
  4.如何理解“画眼睛”这一手法?请根据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4分)
  5.为什么说“鲁迅的散文总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亚(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月白湖荡
  余显斌
  六月,湖里绿了一片,绿的是苇草,是荷叶,是其它水草。水草下当然有鱼,有虾。水面有菱角,青嫩嫩的,随手捞起一个,洗一洗就可以生吃,味道青鲜鲜的。水下呢,还有嫩嫩的藕。这儿的湖泥很软,提一根荷梗,轻轻地扯起来,就带出一根藕来,白嫩嫩的。用水一洗,吃上一口,满嘴都是莲藕的香味。
  棒子捞了几个菱角,还有几个嫩藕,不是自己吃,是给小王叔叔的。
  每次等待小王叔叔时,棒子都会这么做。等到芦苇那边传来两声鸟鸣,小王叔叔就会出现,来时,骑着匹大白马。小王叔叔吃着菱角,还有嫩藕。棒子就跑过去,羡慕地摸着大白马的鬃毛。
  小王叔叔笑道,想骑?棒子点点头,当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