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940字。
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曹雪芹力图打破传统,写出一部与别书不同的作品,所以开篇就说:“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脂砚立会其意:“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窠臼。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作者用传神之笔、新奇之语、情理之言表现出对抗传统世情小说案白的决心和智慧。
②作者努力打破旧习,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描写甄士隐的丫鬟娇杏“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甲戍眉批:“更好。这便是真正情理之文。可笑近之小说中,满纸‘羞花闭月’等字。这是而村目中,又不与后之人相似。”作者简单的“仪容不俗,眉目清朗”八个字顿时使一个平凡的丫装显得清新脱俗非同寻常,既不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旧套,又使身处窘境的贾雨村没有可遇不可求的怅恨,倘若果真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站在面前,他一介穷儒肯定自惭形秽而仓皇逃遁,而不是第一次见到娇杏居然“看的呆了”并意淫地以为遇到红颜知己。因此,脂砚斋说此“八字足矣”。《红楼梦》中描写坏人不一定鼠目鹰腮,好人不见得十全十美,从而使人物形象更趋多样、立体和饱满,同时也摆脱了绝对化和公式化的弊端。
③刻画红楼女子不仅要美,更要真,这就需要作者不拘格套,描写美人不避瑕疵。曹雪芹笔下的各色女子,往往有些小瑕疵的女性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宝钗劝解香菱不要学作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庚辰夹批:““呆头呆脑的’,有趣之至!最恨野史,有一百个女子,皆曰‘聪敏伶俐’,究竟看来,他行为也只平乎。今以‘呆’字为香菱定评,何等妖媚之至也。”香菱之美在此回稍前脂砚斋就有非常高的评价,庚辰夹批:“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而且早在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周瑞家的看到香菱也说:“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秦可卿是太虚幻境中“可卿”的化身,是“鲜艳妖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的兼美佳人,作者将香菱和秦可卿相提并论,可见香菱之美。但是,小说中对香菱的容貌并未多叙,反倒“呆”和“傻”成了她主要的特点。且看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黛玉被香菱吓唬之后,说道:“你这个傻丫头,唬我一跳。”庚辰侧批:“此‘傻’字加于香菱,则有多少丰神跳于纸上,其娇憨之态可想而知。”在此,“呆”“傻”与贬义无缘而与娇憨可爱紧密相连,因此香菱之美和迎探、凤秦、纨钗、湘黛、袭平之美有了质的区别又具有独特性。可见,写美人之陋处并非一定是败笔,反而可以收到别具特色的审美效果。
④文学是最具“革命性”的艺术,它拒绝形式的重复。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往往表现为规范化与超越性、程式化与反程式化之间的较量与冲突。文学以一种反程式化的倾向为动力,一旦这种动力消失,文学发展便会停滞不前。文学语言是对普通语言进行扭曲、凝练、颠倒、重叠的陌生化表达,从而实现与普通语言的分离,使人们感到它的与众不同。文学“陌生化”的效果能引起审美主体的新鲜感和乐此不疲的审美期待。曹雪芹这种打破常规的“陌生化”手法使众多红楼人物能够“和而不同”互不相犯,也给读者带来别开生面的审美享受。
⑤艺术创作都需要颠覆旧有模式,用创造思维打破审美惯性,重新构造我们对现实的感知。但是,“陌生化”也需要掌握尺度,“假如所有文学作品在任何时候都从事于陌生化过程,那么由于缺乏大家所熟悉的标准或‘对照物’,这一过程的任何特征也就给剥夺了”,而“陌生化”也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曹雪芹和脂砚斋对这样的“度”拿捏得十分到位,作者和评者都遵循“情理”说,以“情理”二字为文学陌生化奠定尺规,达到了“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境地。
(摘编自车瑞《<红楼梦>脂批的现代阐释》,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脂批认为,《红楼梦》作者对丫鬟娇杏“仪容不俗,眉目清朗”八个字的描写,使一个平凡的丫鬟显得清新脱俗非同寻常,又不至于让贾雨村有可遇不可求的怅恨。
B. 曹雪芹刻画红楼女子不拘格套,不避瑕疵,不仅美,更显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 曹雪芹没有在香菱的外貌描写上花费太多笔墨,而是另辟蹊径突出她身上的“呆”和“傻”,这样反而让香菱之美更具特色。
D. 文学语言对普通语言进行扭曲、凝练、颠倒、重叠的陌生化表达是一种文学的反程式化,它能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审美期待。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香菱之美为例,写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人物创作善于使用文学“陌生化”手法,不落俗套,不避瑕疵,写出红楼人物各自的独特之处。
B. 作家们在追求“陌生化” 过程中,也在不断地突破前人形成的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的创新发展。
C. 作者认为艺术创作在颠覆旧模式的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尺度,否则就失去意义,“情理”就是曹雪芹“陌生化”创作中的尺度。
D. 曹雪芹通过人物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写出人物的“和而不同”,表现出对抗传统世情小说窠臼的决心和智慧。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陌生化”观点的一项是( )
A. 《城南旧事》以英子的口吻讲述故事,呈现出儿童固有的直觉性和非理性特征,赋予小说浓厚的儿童色彩,带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B. 《红楼梦》描写坏人不一定鼠目鹰腮,好人不见得十全十美,从而使人物形象多样、立体、饱满,带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C. 《三国演义》内容驳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在千头万绪中,作者刻意突出对军事斗争的描绘,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战略思想。
D. 查慎行《早过大通驿》“风软—江水,云轻九子山”两句中“软”和“轻”,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打破寻常语法规则,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4. 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
5. 《红楼梦》第62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写金陵十二钗之一,史家小姐史湘云酒醉后枕着花瓣在青石板上沉酣,满身落花散乱,手中扇子掉落,被落花半埋,身边蜂蝶喧舞。”这一段描写向来被认为是体现史湘云气质性格风神的重要情节,请结合文本观点,简要分析此段描写是如何体现人物塑造“陌生化”的效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它能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审美期待”理解错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④段“文学‘陌生化’的效果能引起审美主体的新鲜感和乐此不疲的审美期待”可知,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审美期待的是文学“陌生化”的效果,选项换成了文学语言。
故选D。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杂色(节选)
王蒙
①这大概是这个公社的革命委员会的马厩里最寒伧的一匹马了。
②瞧它这个样儿吧:灰中央杂着白、甚至还有一点褐黑的杂色,无人修剪、因而过长而且蓬草般的杂乱的鬃毛。磨烂了的、显出污黑的、令人厌恶的血迹和伤斑的脊梁。肚皮上的一道道丑陋的血管。臀部上的深重、粗笨因而显得格外残酷的烙印……尤其是挂在柱子上的、属于它的那副肮脏、破烂、沾满了泥巴和枯草的鞍子——胡大呀,这难道能够叫作鞍子吗?即使你肯于拿出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