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560字。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 6小题,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典籍里的中国》用追根溯源、旁征博引的方式纵横上下五千年,带领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打开典籍,品读中国,感受先贤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 让中国的过往 yíng 绕在读者的脑海。从第一季到第三季,《典籍里的中国》对于内容和选题的打磨始终追求精益求精,让观众震耳欲聋,叹为观止。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 分)
A. héng 萦 B.hèng 萦 C. héng 莹 D. hèng 莹
2、文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1 分)
A.旁征博引 B.精益求精 C.震耳欲聋 D.叹为观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5 题。
①春天是万物明媚、生机盎然, 同时也是最佳的阅读时光。但其实读书是不应受时空限制的,②只要你心中腾起阅读的欲望,有了充裕的时间, 就何时何地都可以自由阅读。
a.清代张潮在其《幽梦影》中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春读,让人浮想联翩,③感受情景交融, 品味心旷神怡, 心情自然会随着万物而萌动。b. 人在一生中都要阅读《大自然》这部永恒的经典,生命之春里盛开着书香的花朵。我总是庆幸在自己的读书时代里把醉人的春光揽入怀中。c. 尽管那时的家境并不富裕;生活不是那么如意, ④ 我也总是慢慢地阅读前行,犹如一个书虫,无尽的贪婪饱吸春色。d. 我喜欢在春天里淘书,朝思暮想的一本书,在书店里,在书摊上,仿佛天赐的巧合,双手捧书, 感觉相见恨晚。
走过春夏秋冬, 最不能忘怀春季里的喧哗风景。
3、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2分)
A.①处改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同时也是最佳的阅读时光 ”。
B.②处改为“ 只要你心中腾起阅读的欲望,有了充裕的时间, 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自由阅读 ”。 C.③处改为“感受情景交融,品味心旷神怡, 自然心情会随着万物而萌动 ”。
D.④处改为“我也总是慢慢地阅读前行, 犹如一个书虫, 无尽的贪婪欣赏春色 ”。
4、文中 abcd 四句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2分)
A. a B. b C. c D. d
5、文中结尾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被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 以下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①快乐地翻阅一张张书页,不妨从春天开始。
②当人们乐于成为一个馋虫 ,在餐桌上开怀时,我却要成为一个书虫 ,在春天里为下一站季节购买充足 的精神“食粮 ”。
③拥有平静与坦然的心态,拥有从容和坦荡的心境。
④但愿在喧器和浮躁的时代里, 春风常在,岁月静好。
A.②③④①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6、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 王博发现他的语文成绩少加了 10 分,他想找老师加上这 10 分, 来到老师办公室后, 他应该怎么和老师说呢?下列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2 分)
A.老师,打扰了,这次期末考试您给我少加了 10 分,求求您给我加上吧,这样我就及格了,谢谢啦! B.老师,打扰了,这次期末考试您给我少加了 10 分,赶紧给我改过来吧!
C.老师,打扰了,我发现我的语文分数好像少加了 10 分,麻频您再帮我核算一下,如果是分数错了,能麻烦您帮我改过来吗?
D. 老师,您这是咋算的分啊?少给我算了 10 分, 赶紧给我加上吧,那样我就及格了,谢天谢地。
二、 古诗文阅读(20 分)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 7 -8 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①吴松作 【宋】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② 禁持③ 。 春浦④ 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⑤ 门枝。一 年灯火⑥ 要人归。
【注】①岁不尽五日:除夕前五日。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姜夔从无锡乘船回杭州家里,途 中经过吴松,遂作此词。②恶:猛, 厉害。③禁持:摆布。④浦:水边。⑤亚:靠近。⑥一年灯火: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焰火之类。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词作多呼应, 如“浦 ”“棹 ”呼应了“画船 ”,“一年灯火 ”呼应了“ 岁不尽 ”等。
B.“雁怯 ”表面上写雁, 实则以雁喻词人自己,此句与“近乡情更怯 ”有异曲同工之妙。 C.“小梅 ”一句写词人在乘船途中看到了河边的小梅已经长出了长长的枝条。
D.最后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家中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 焰火都在催促自己回家。
8、北京大学教授林力在《宋词鉴赏大典》中评价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 一是以哀景写欢乐,二是以淡笔 写浓情。请结合词作,试分析其中一点。(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世说新语(节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