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6450字。

  四川省泸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论语集注》的开篇,朱熹辑录了程颐关于读《论语》和《孟子》方法的相关论述,作为《论语序说》和《读论语孟子法》。在这些文字中,程颐谈到了读《论语》的四种境界,亦可视为读经典的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读了全然无事者”。读了《论语》之后无动于衷,也一无所获。尽管这部经典曾经打动并影响过无数的读书人,但对于他来说毫无触动,如同根本没有读过。程颐感慨道:“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在他看来,读不懂经典的首要原因在于不晓文义。倘若读不懂经典的字面意思,也就不可能深入理解古圣先贤的用心。在他看来,读不懂经典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心思纷乱。程颐说:“学者患心虑纷乱,不能宁静,此则天下公病。”(《二程遗书》卷十五)。根据他的观察,思绪纷杂,心不宁静,乃是读书人的通病。
  第二种境界:“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读了《论语》之后,其中有一两句话对自己有所触动,于是会心一笑,甚至窃喜不已。相对于那些“全然无事者”,能够体会到经典当中若干佳句而心生欢喜,显然已经有所触动、有所收获。尽管如此,那仍然是头脑层面对经典支离破碎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并没有发生。对于《论语》这样的经典,要逐字逐句地去研读,探求其中的微言大义,最好是朗读甚至背诵出来,不断咀嚼品味,反复加以谛思。读书时保持平心静气、心态平和,遇到不懂之处,不妨暂且搁置,不必妄加评论。事实上,阅读经典、研究经典,不仅需要有“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那样的苦读精神、还需要有“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那样的淡定从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阅历的增加,经典当中的精妙义理就有可能慢慢呈现出来。
  第三种境界:“读了后,知好之者”。随着对经典文本的不断熟悉,以及自己生命体验的不断累积,对于经典的妙处将会有更多的理解、更深的体会。一旦有了真实的触动,有了实际的受益,那么,就会慢慢喜欢上这部经典,逐渐信任这部经典,甚至热爱这部经典,这就叫作“好之者”。学习古代经典,要熟读玩味、切己体察,如此才能终身受益。倘若只是把它当作文字来看,那么就体会不到经典的妙处。
  第四种境界:“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读了《论语》等经典之后,切实体悟到了书中所蕴含的深邃智慧,真正体察到古代智者的良苦用心,读下来感觉妙不可言,于是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这是读经典的第四种境界。事实上,读到某部经典时欣喜若狂或者涕泪悲泣,那是一个人读书生涯当中极为宝贵的时刻,是精神之旅中非常美妙的体验。我们学习古代经典,不是要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沉闷,而是要借助古代智者的教诲来滋养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所以,阅读经典,不仅是要理解经典的文字含义,更为重要的是,透过自己的生命体验,将经典中的智慧活出来。
  (谢青松《读书的四种境界》,《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颐认为,读经典后“全然无事者”,原因有二:一是不晓文义,二是心思纷乱。
  B. 阅读和研究经典,须得“韦编屡绝铁砚穿”的苦读,“闲坐小窗读周易”的淡定。
  C. 要达到“好之者”境界,就不能只把经典当文字来看,须得熟读玩味、切己体察。
  D. 阅读经典重在透过自己的体验超越古代的智者,活出智慧,让人生更有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宗明义,紧接着从四个层面论述了阅读经典的境界,条理十分清晰。
  B. 文章 展开论述时,注重引述程颐话语,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增强了说服力。
  C. 文章综合运用了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演绎法等多种论证方法,说理深刻。
  D. 文章以“亦可视为”“最好是”“不妨”等语,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论语集注》里,朱熹辑录程颐《论语序说》 序,以《读论语孟子法》为跋。
  B. 读《论语》欣喜若狂涕泪悲泣,极为宝贵非常美妙,就能“半部《论语》治天下”。
  C. 读《红楼梦》,必经“全然无事”“得一两句喜”“好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四境界。
  D. “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程颐)一语,最适合作为第三段的论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超越古代的智者”错误。原文“我们学习古代经典,不是要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沉闷,而是要借助古代智者的教诲来滋养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可知,是借助古代的智慧滋养生命,而不是超越古代智者。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喻证法……演绎法论证方法”错误,文章没有使用喻证法和演绎法论证。具体到文段“对于《论语》这样的经典,要逐字逐句地去研读,……事实上,阅读经典、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6月4日,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北京开幕。记者从开幕式上获悉:工信部将持续增强移动通信、光通信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前瞻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10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移动通信网臵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跨越,迅速发展的信息通信业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