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80字。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以饱满的情感朗读课文,充分感受其音乐美与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精准把握关键语句,全面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深远意境,并学习本词如何将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此为教学重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博大胸怀与豪迈情怀,以及身为领袖的伟大抱负与坚定信念,以此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价值观。(此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豪放的诗风犹如激昂的乐章,能够轻易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激情,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
2. 探讨法:针对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教师在旁巧妙引导,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人入胜的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们欣赏到柳宗元的《江雪》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和图片。它们以雪为主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另一首关于雪的杰出词作——《沁园春•雪》。
二、毛泽东与《沁园春•雪》的背景介绍
毛泽东,这位189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的伟大人物,不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还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除此之外,毛泽东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创作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诗作,而《沁园春•雪》无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那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随后,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在一场大雪之后登上千米高的塬,白雪皑皑,一片苍茫。他站在那里,观赏着风光,面对着辽阔的大地,胸中豪情激荡。随后,他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沁园春•雪》。
三、预习检验
浸淫于知识的海洋,品味那些风流人物的传奇故事;领略诗词中折腰的柔情,思考汗水的价值;沉醉于今朝的辉煌,感受时代的脉搏。
莽莽原野,辽阔无边,让我们一同踏上这趟文学的旅程,探索其中的奥秘与美丽。
妖娆:犹如盛开的花朵,散发出娇艳而迷人的气息。
折腰:低眉顺眼,鞠躬致敬,如同倾倒于地,表达深深的敬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