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20字。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理解关键词语。
  2.培养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
  难点:上阕写景与下阕的关系。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导入
  八十多年前,一位伟人在风雪弥漫中,登高望远,欣喜地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茫茫大雪的掩盖下,宛然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伟人诗兴勃发,写下了一首气雄千古的绝唱——《沁园春??雪》。就让我们通过本词去领略这位伟人崇高的心灵与他笔下那壮丽的山川吧。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导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需要我们走近作者,走入作者的那个时代。请你展示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及本诗写作背景,并简述你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同学间相互补充。
  (一)走近作者。【多媒体展示】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二)了解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三)简介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四)标题解说。
  “沁园春”是词牌名,“沁园”相传是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调名源于汉朝窦宪(dòu)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分上、下俩阕(què),共114字。毛泽东以“沁园春”词牌入韵,写出了气势恢宏的“雪”,让世界惊慕。“雪”是题目,揭示了词所写的内容。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读一读,写一写。
  冰封(fēng)    莽莽(mǎng)    滔滔(tāo tāo) 原驰蜡象(chí)   分外(fèn)
  妖娆(ráo)      折腰(zhé)      稍逊(xùn)      略输文采(shū)  风骚(sāo)
  一代天骄(jiāo) 成吉思汗(hán)  大雕(diāo)      俱往矣(yǐ)    数风流人物(shǔ)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