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270字。

  安徽省六安市2024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头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蛤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说美人是美的,也犹如说她是高是矮是肥是瘦一样,她的高矮肥瘦是她从娘胎带来的,她的美也是如此,和你看者无关。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所以他们费许多心力去实验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
  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但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是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是由于它表现“爱”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答数一样。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而美感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还不仅此,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再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从“我”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的个性,它能表现各个人的性分和情趣。从“物”的方面说,创造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
  (摘编自朱光潜《“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材料二:
  文学没有画面限制,可以描述更大更多的东西。壮丽山川、巍峨宫殿、辽阔土地、万千生民,都可置于笔下,汉赋正是这样。尽管是那样堆砌、重复、拙笨、呆板,但是江山的宏伟、城市的繁盛、商业的发达、物产的丰饶、宫殿的魏峨、服饰的奢侈、鸟兽的奇异、人物的气派、狩猎的惊险、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一般人看来,美是物所固有的,但这种普遍的见解有很大难点,不被哲学家接受。
  B. 康德认为,美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而是源于主观、普遍的美感判断,
  C. 一个小土墩不能像峨眉山一样让人觉得庄严、厚重,说明了人不能凭心灵创造出美。
  D. 同是一棵古松,每个人见到的形象却不尽相同,不同形象表现了各个人不同的情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鲜花、明星一类事物是美的,而犀牛和癞蛤蟆则不可能是美的。
  B. 美并非是无中生有的,被创造出美的“物”也需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
  C. 汉赋尽管呆板堆砌,但其在描述领域、范围、对象的广度上都达到巅峰。
  D. 汉赋将人的生活对象化,这些对象存在于琳琅满目的文学世界中。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贾谊《吊屈原赋》)
  B. 饰华榱与璧珰,流景曜之韡晔。(张衡《西京赋》)
  C. 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袁枚《秋兰赋》)
  D. 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司马相如《长门赋》)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 到来,网络文学盛行,但其暴露出的同质化、低俗化的问题一直为人诟病。假如你是一位网络小说作家,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应该如何在网络小说创作中展现文学之“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曲解文意,由“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可知“不被哲学家接受”错误;
  B.“康德认为,美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张冠李戴,原文“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可见这个观点不是康德的,而是黑格尔、托尔斯泰的;
  C.“人不能凭心灵创造出美”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晨(节选)
  王愿坚
  这是座不大的二层楼,看样子是修葺过了,青灰抹过的砖缝,整整齐齐的,窗棂上也刷上了崭新的乳白色。但还是看出来了,不错,是它!看,从左数第二个窗子旁边,约有一尺见方的地方,砖是新补上的;原来那里被敌人打穿做了枪眼,一挺美造机枪的枪管就从那里伸出来。正门两侧窗框上的砖块参差不齐,像被谁用刀砍了一阵似的,那是被我们的机枪扫的,因为那里一挺汤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